• 5

除了套用所謂的 S5Pro 曲線之外 .....

linkey117 wrote:
調整--色彩描述檔不...(恕刪)


感謝,小弟已放入,不過恕小弟眼拙,實在看不出差異
koenig40 wrote:
感謝,小弟已放入,不...(恕刪)


其實不是大大您眼拙
這篇跟另一篇S5Pro曲線那一欄一樣

大家試了老半天,還是沒有人真的去驗證一下
到底這些方法能跟真正S5Pro拍出來的到底差多少

換個角度想,那如果去找Canon或是O家甚至別家的icc profile
然後套進去就會讓Nikon機身有別家的色彩特性嗎?


在NX裡面,Nikon自己的sRGB icc profile也才一個
但是D70/50/200/300進了NX後也不會變成一樣的色彩調性吧

流浪貓的攝影日記 http://www.wretch.cc/blog/gsmboy 踢爆常業攝影詐騙犯行累積7起
GSMBOY wrote:
大家試了老半天,還是沒有人真的去驗證一下
到底這些方法能跟真正S5Pro拍出來的到底差多少

換個角度想,那如果去找Canon或是O家甚至別家的icc profile
然後套進去就會讓Nikon機身有別家的色彩特性嗎?


這個Profile跟S5pro一點關係都沒有,也跟Fujifilm的色彩特性也完全沒有關係.
關於這點我在上面的討論有提到喔:)

事實上,樓主的使用,完全是對ICC Profile的一個誤用;這樣的用法不是ICC Profile原先所預期的使用方式.但是,也沒人說不能這樣用啊~~

如果這個profile跟Fujifilm的色彩特性沒有關係,那他是甚麼?
就Fujifilm的Raw Converter的說明書裡面提到:

FUJIFILM FinePix RGB
1.8
This is the ideal color space normally used for
Macintosh computers where γ = 1.8. It covers the
same color space as Adobe RGB (1998) and is ideal for
DTP work performed on Macintosh machines.
✽ The only available output file format is 16bit TIFF.

簡單的說,就只是Fujifilm創造的一個新的色彩空間,結合AdobeRGB色域+Gamma 1.8.裡面完全沒有甚麼Fujifilm的色彩特性.
使用這個Profile的效果,其實就好比:
把sRGB的影像,不做色彩管理的狀況下,用AdobeRGB的螢幕去顯示,所以所有顏色都變飽和了,再加上Gamma 2.2調到到Gamma 1.8,使的所有的顏色都更為亮麗.


至於GSMBOY所提到,其他相機的Profile.
如果有辦法取得其他相機的Profile,的確有可能把Nikon的特性變成Canon/Olympus/Sony....只要你取得的到Profile.
Profile的製作上不會太難,只是花點錢而已.
問題在於,幾乎所有的Profile製作軟體,針對輸入設備方面,只會有一種空間轉換的描述,也就是RGB->XYZ
(XYZ用來描述人眼所見的真實顏色,不受設備影響)
如果想透過相機的Profile去把Nikon變Canon,單單一個RGB->XYZ是做不到的.

我先簡單解釋一下,如何透過ICC Profile把Nikon變Canon:
首先要取得Nikon的RGB->XYZ,以及Canon的XYZ->RGB,兩種的特性描述檔(也就是ICC Profile)
將Nikon相機的RGB(簡稱Nikon RGB)經過RGB->XYZ的轉換,取得了XYZ,這代表Nikon相機所拍攝到的真實顏色.
再把這個真實顏色XYZ,經過Canon的XYZ->RGB,反推回Canon的RGB,就完成了轉換.
所以整個流程是-
1.Nikon RGB經過Nikon RGB->XYZ,轉換到XYZ
2.XYZ經由 Canon XYZ->RGB,轉回到Canon RGB
如此就可以將Nikon的RGB對應到Canon的RGB.

問題在於,大部分的Profile軟體,沒有XYZ->RGB的描述檔製作功能,所以上面這個流程根本不可能做到.
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像是C1 Pro就可以透過相機的ICC Profile去做到我們要的Nikon RGB->Canon RGB.
他是怎麼做到的?因為根本沒有XYZ->RGB這樣的特性描述檔啊!
我認為是C1 Pro透過RGB->XYZ的特性描述,去反推出一個XYZ->RGB的特性描述.
skyforce wrote:
這個Profile跟...(恕刪)


舉手
請教一下
色彩引擎不能透過profile做雙向的色彩轉換嗎?
文包 wrote:
舉手請教一下色彩引擎...(恕刪)

當然可以,但是有但書.
作色彩轉換,一定是 一個來源端 一個目的端.
來源端一定要有 RGB->XYZ,目的端一定要有XYZ->RGB
這樣子 RGB(來源)->XYZ->RGB(目的) 整個流程才有辦法接起來.

問題在於,偏偏數位相機的Profile,都只有RGB->XYZ,所以沒辦法直接轉換.
除非像C1 Pro又去對Profile加工.

那如果是螢幕或者印表機的Profile,通通都有RGB->XYZ / XYZ->RGB,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所以我要用螢幕去模擬印表機的輸出結果,流程是:
RGB(影像) =(印表機的RGB->XYZ)=> XYZ =(螢幕的XYZ->RGB)=> RGB(螢幕)
簡化就是 RGB(影像) -> RGB(螢幕) ,所以就可以把影像的RGB,轉到螢幕的RGB去.

又或者我要用螢幕A模擬螢幕B:
RGB(影像) =(螢幕B的RGB->XYZ)=> XYZ =(螢幕A的XYZ->RGB)=> RGB(螢幕A)

由以上兩個例子可見,RGB->XYZ / XYZ->RGB缺一不可.

補充一點:
Microsoft的WCS(Windows Color System),也就是Vista上面的色彩管理引擎,引用了一個概念,叫做"Dynamic CMM"(動態的色彩管理模組).

舊有的CMM(也就是一般常見的CMM,或者XP內建的CMM),被稱作 Static CMM(靜態的色彩管理模組)
這兩者的差異之中,有一點就是 : Dynamic CMM除了支援Profile-based的Profile以外,還額外支援了Measurement-based Profile.
Profile-based Profile就是我們常見的ICC Profile,裡面儲存了設備的特性,還有RGB->XYZ / XYZ->RGB這一類的資料.
Measurement-based Profile,其實某些廠商已經有這樣類型的Profile,例如GretagMacbeth(現在變XRite了).他的profile會有兩個欄位: DevD及CIED.
裡面記載了,進行校色時,所測量到的XYZ以及RGB(印表機可能就是CMYK).

這個Measuremrnt-based好處在於,CMM可以隨時針對這個設備的測量結果,產生出一個色彩特性描述.假設A家的校色器產生的描述檔不夠好,我就可以用WCS的Dynamic CMM,搭配B家的CMM plug-in,另外產生一個新的描述檔.

所以說,色彩特性的描述,是在進行色彩轉換的當下,才被產生出來的,而且是可以隨時變更不同的演算法,因此這個新的CMM才被稱做 Dynamic CMM.
這點在過去的Profile-based Profile是辦不到的,因為色彩特性描述,直接寫死在Profile裡面,CMM只能讀出來,沒辦法做甚麼變更~

因此,我認為Vista的色彩管理系統,是有可能以數位相機的RGB->XYZ,產生出XYZ->RGB.就可以達到相機A模擬相機B的功能.問題是...不知道這樣的軟體何時才有人生出來...

事實上,我也有企圖去寫這樣的色彩特性對應軟體,可惜是...橋不出時間XD

關於Dynamic CMM,原文請見 http://blogs.msdn.com/color_blog/archive/2006/02/03/524246.aspx
skyforce wrote:
當然可以,但是有但書...(恕刪)



解釋的太棒了,只是小弟程度不夠無法吸收,不過還是要給大大鼓掌鼓掌的啦
真是實用
對於剛上路的新手來說
又學到一招了
請問p6000和p80的照片也可以套用嗎?
為什麼透過nx2轉出來的jpg檔在電腦上看有改變可是上傳到flickr上看到的卻是沒修過的圖檔?

不知道有沒有高手能解答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