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AINE wrote:這畫的還蠻可愛的,看起來可能第一批真的有附轉接環...(恕刪) 可能是搭鏡頭賣的kit,順便加上轉接環變成滿漢全席就像去年nikon百年紀念款相機+大三元整捆一起賣不然賣機身只搭轉接環還挺奇怪的 沒有F鏡的人要這幹嘛?銀★Club wrote:管它德國 日本保護鏡,裝在長焦拍無限遠,幾乎全破功,在長定焦鏡還破的非常離普…...(恕刪) 這不曉得是什麼原因吼? 長焦畫質明顯受保護鏡影響,短焦確不會之前找過網路文章都只說保護鏡可避免前玉刮花或弄髒或是光線繞射出現光斑等,沒看到對整體畫質的影響可能主流長砲的保護鏡是在後玉這端影響比較小吧?
nikon_user wrote:指的是這種嗎?第一片(平面)都是內建的保護鏡。 我也覺得前面這片才是"保護鏡",鏡尾是"濾色片"\\300PF但並沒有這一片平的鏡片,不知官方有沒有關於保護鏡使用的說明文字?
leader0419 wrote:的確,而且從這個角...(恕刪) 其實我倒覺得全幅無反為了輕,把體積做小是很違反工學的事情吧...以前看到無反為了輕薄犧牲這犧牲那,結果終究難敵手機更薄。SONY A7系列到第三代也開始妥協了,鏡頭為了質素與鏡片用量終究會搓破謊言。我認為走專業市場,手感基本上就不能太差。連富士H1、G5這些非全片幅對高階的設計都擺明了這件事情。我是還蠻樂見無反回歸操作面的決一勝負,而不是在於拿輕薄做花俏的行銷。
airsmario wrote:其實我倒覺得全幅無...(恕刪) 所以呢,泥坑這次最新一支宣傳片,由專職攝影師出鏡(建築攝影師、風景攝影師、野生攝影師、網絡紅人。),其中有一句英文旁白,意思大約是『操作起來像是DSLR,但又有點不一樣』。。這個旁白,正正亦是我一直堅持的論點——要給專業攝影操作,或者習慣長時間攝影的用家,都不會為『輕薄』而買帳(配合各種專業鏡頭,機身輕薄反而會成為缺點!)。。泥坑這次我認為經過了Sony等無反廠家做了白老鼠之後,總算是總結得到答案了。。而且我也一直強調『轉接原廠鏡頭』的重要性,這也是C/N的『後發優勢』,估計佳能將要推出的無反也是差不多的策略。。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的KM,一樣是先發制人,一樣是各種黑科技,然而也只能在DSLR時代來臨前就死於黎明前,實在是可惜了。。到最後,除了鬥專業性,我覺得C/N兩家有可能是再鬥一次大光圈鏡頭了。。PS。純正經評論,絕對無意冒犯S家,請S粉高抬貴手,謝謝。
airsmario wrote:我是還蠻樂見無反回歸操作面的決一勝負,而不是在於拿輕薄做花俏的行銷。 堅決不同意您的說法小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實際的功能而不是花俏而小和操控絕對是可以兼顧的史上最小的全幅自動對焦相機也同時是以絕佳操控聞名的另外覺得好鏡頭一定要大粗黑的可以看看Leica M或更應該認識一下VM40/1.2這顆是我覺得得近5年來所有新鏡頭中最棒最好的一顆以比各家50/1.8還小的體積不僅達到F1.2的光圈更同時具備令人驚異的光學水準
airsmario wrote:其實我倒覺得全幅無...(恕刪) 全幅不是不可以輕薄,其實就看廠商的產品定位像哈蘇都可以搞一台很薄型的中片幅無反其實全幅是可以設計的小台因為小還可以加裝手把或是握柄而變大但是大的就是沒辦法縮小但這也都要看使用者喜好喜歡用簡單輕薄的鏡頭用戶自然就會想挑小的機身但時常需要用到大光圈變焦用戶自然就希望整體握感要平衡良好這陣子Nikon無反的討論常常在機身大小上打轉其實真的就看用戶喜好去決定,國外也是有用戶對這次Z系列這麼大台感冒的而且或許哪天N家某一天也有機會出個類似RX1這類的全幅也說不定但有鑑於之前的coolpix A就給他覺得可惜回過頭來說,要是真的有附贈轉接環真的是一劑強心針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