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末倒置了, 是有人先讚原廠的, 但副廠的支持者卻來糗原廠的 XD明明本文就是討論原廠的, 是副廠的支持者切入過來, 反客為主喔原文那人還要拿空難扯上關係... orz 真是令人感到髮指, 副廠黑原廠要做得那麼的狠嗎? 使用原廠是那麼的令副廠的支持者討厭嗎? 花不起也不要眼紅別人吧kevinpank wrote:你們再糗Nikon ...(恕刪)
cyskyhi01 wrote:你本末倒置了, 是有...(恕刪) 原廠擁護者就是這心態有時才令人反感吧?!何謂花不起? 人家只是尋求一個好且適合自己的選擇說實在都在玩攝影了 機身買全幅的也都好幾萬塊在花了 還會在意那兩三萬的鏡頭價差嗎?依照這邏輯,難道買比較便宜的35 F/1.8都是因為沒錢買35G或S35才買35 F/1.8的嗎?我想應該不是吧!
Horology wrote:坦白說我是真的沒看過...(恕刪) 我是這樣理解的。。基於各廠的Coating及鏡片安排和設計都有分別,而原廠鏡頭在出廠時,理應得到『原廠』機身的最佳測試和配合。所以說,配合度肯定不是問題啦——包括Coating的方向性選擇問題。好了,有人說,副廠的發色怎么怎么不行。。其實就是在Coating的取向上得不到機身最充份的配合而矣。。這是不是不可解呢?我用自己的經驗來說吧——機身發色(配上鏡頭時),個人認為只是默認輸出值而矣(機身影像處理器的設定值),並非不可改變。也就是說,如果想副廠鏡頭發揮得較好,那么就必須在機身設置上取得一個平衡值——這就需要不斷的去試驗啦。誠然,副廠要勝過原廠鏡頭,必然是兩個取向——第一就是有更高的對比(以日本副廠為首),第二就是玩色彩(以歐洲或歐洲貼牌為首。)。以死馬鏡來說,很多人直覺(不論是道聽途說還是親身体驗)是過硬,過光。這種理解是很正常的,因為死馬鏡就是高對比的代表,通常而言,會比原廠同級鏡亮度高約1級EV(這只有真正同時同過兩家產品才會發現的),也容易導至膚色過白過灰的問題!這是採取高對比設計的鏡頭必然會出現的結果啦——大家試下用後製拉高對比值,原廠鏡頭也一樣可以又灰又白!這又是不是不可解呢?我說,完全不是!透過以下途徑,可以獲得原廠、副廠都能有接近表現的方法!1、通過相片調控,使用不同廠鏡時,做相對應的調整(我通當會把相機的5個『拍攝選項』全用盡,以快速適應不同鏡頭和題材需要。)。2、通過操作,曝光值必須要有所偏移(例如原廠鏡頭值為0時,副廠鏡頭需要-1EV值等等)。3、通過適當的白平衡設置,以最貼近原始值為最佳方案——很簡單的一個實例,就是閃燈應用吧,有人拍出來又灰又白,有人拍出來又黃又黑,又有人拍出來又紅什至偏青!這都是白平衡設置不當的結果!更莫說是副廠鏡或者其他原因的影響了。在我來說,我的拍攝思想很簡單,所有機鏡,出來的效果並非不可改——道理就如同膠片年代的黑房技朮一樣。只是,以前呢,在進入黑房之前,我們能做的事情不多就是了。現代數碼相機,把這個『製作過程』的細項,從以前單純的黑房技朮,變成是由你一開始按快門那一刻就必須要進入整個程序!我近年從新進入攝影已經花了近百萬了,鏡頭是原廠副廠各半!會有人問,花了那么多錢還用副廠鏡?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花同樣價錢,我能玩多一倍數量的鏡頭,不是更好嗎?至於副廠經常被炮的對焦準成度問題,其實,如果大家好好的去理解『唯一對焦點』的重要性,那么任何鏡頭的對焦難題也就不那么嚴重了。。PS。對某位大師說聲好,我在香港那邊見識過閣下的大作了,想不到來了台灣,還是非吵不可嗎?你不是說我台灣人民比香港人高級嗎?
irontheone wrote:我是這樣理解的。。基...(恕刪) 1. 數位新鏡的研發方向都是往高對比走,不管日系德系都是一樣而老鏡的對比低往往來自像差控制不良/鏡片鍍膜變質/鍍膜及消光處理不良2. 進光量大跟對比高應該是兩件事而且鏡頭進光量可以比它牌高很多明明是件好事,怎麼會是缺點?如果因為進光量大而曝光過度引起對比低或飽和度低,那根本是使用者的技術問題3. Sigma的進光量比原廠多1EV!? 那這才真的是超外星科技
Horology wrote:1. 數位新鏡的研發...(恕刪) 1、高對比,高飽和度,基本就是現代鏡頭設計的走向,美其名叫做『適應數碼相機需求』,我指的是那個相對的量,不是說其他原地踏步。2、進光量而言,多1EV是誇張了點,不同焦段、口徑的死馬鏡,基本上是在相同相機設置下,較原廠鏡出來畫面亮度高0.3~1級EV值不等。(以我同時有原廠鏡和副廠鏡的35mm、50mm和24-70/2.8來比較。)我也不知這些是缺點還是優點了。。我使用死馬鏡頭除了前面說明的理由外,就是我較喜歡Sharp一點的影像效果,而死馬較容易獲得,原廠鏡的話,得要加2格才會有較接近的效果。)。
我自進入NIKON數位單眼後,一開始覺得原廠鏡頭太貴,都買副廠鏡頭,買了4顆死馬,2顆騰龍,結果發現副廠鏡頭想脫手都很難,價位打四折都無人問津,後來不是送給友人,就是躺在防潮箱中,後來都買原廠鏡頭,前前後後買了十幾顆原廠鏡頭,現快樂使用中,若想脫手二手價位也不差。這是我個人的體驗。
arter999 wrote:我自進入NIKON數...(恕刪) 沒有一定要用副廠的道理啦。。容不容易脫手,還得看地區。。如果是一般天涯鏡,如果要玩(準備隨時脫手的),個人就不建議副廠鏡了。。如果說四成脫手,我覺得是對方壓價的可能性高一點,正常近幾年的副廠鏡,也有接近六成的回收價。。反正,用不用副廠,還是用原廠,每個人都必定有其理由,用不著一定爭個你死我活才方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