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viva wrote:
最近受朋友影響為了輕...(恕刪)
行銷是行銷
生產是生產
舉例:
china玩具代工組裝廠 一個工序( 6sec ): hkd0.01
japan 電子廠 一個工序: ??
組一臺DSLR OR DC要多少工序?
當然以產地來做sales point也無可厚非 但需要相當的成本
( 不知japan canon廠有多少正式員工 要發多少退休金 )
所以應該不是懂不懂的問題
我是Canon系統(400D). 這本來沒我的事
但是我看了也想寫兩句.
這整串討論有兩個重點:
1. MIJ可否增加產品價值(價格)?
ANS: 我覺得可以增加,
以我跟日本廠商(Matsushita)合作的經驗
他們的龜毛與敬業是舉世無雙的.
實際產品使用經驗也是如此.
基本上, 我願意多花錢買日製貨
2. Nikon是否懂行銷?
ANS: 據我個人所學, 一間公司之內大致有5個功能別: 生產, 銷售, 人力資源, 研發, 財務
我個人認為, Nikon生產, 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做得很好
研發或有閃失. 它沒有全幅或自己的sensor,
卻能在市占率節節進逼Canon, 可見它產銷人財是做得很出色的
這場仗, 它其實打得有版有眼,
簡單說: 我認為Nikon很懂行銷.
各位CEO別忘了, 身為CEO要首先面對的是股東, 而不是廣大的攝影愛好者
Nikon起碼對得起它的股東們.
謝謝觀賞.
哇, 哈哈哈哈哈哈哈, 哇, 哈哈哈哈哈哈哈
蔡牽蔡牽蔡蔡牽
webberlo wrote:
樓主的推論邏輯不管到那個經營管理的課程上
應該都會被K到死吧
從組裝推論到行銷?
真是見過最神奇的推論了
大大所指教的部分,
從你所引述的部分似乎少了一段,
從組裝推論到行銷? 這樣的推論自然看來凸兀,
小弟想補充的是, 應該是由Panasonic DC與Nikon DSLR的組裝推論,
可能兩家公司選擇的策略不同,
使其產品MIJ與MIT產生不同可能造成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偏好?
就此來討論Nikon的行銷策略.
以產地國的標示當然可以當作是行銷策略的一環,
在市場中定義出客戶的區隔,
執行此策略.
小弟文中也並未主張以組裝作推論行銷,
綜上, 小弟倒是覺得並不神奇,
若要真談邏輯,
當然難稱嚴謹,
那也不代表這個題目不能這樣討論,
好的邏輯也只是成功行銷方案的必要條件而並非全部,
終究市場決定一切.
不過,從同事的角度來推測相機的策略,應該是扯太遠了,好比說,我以前在投資銀行裡的同事 (ABC),他剛學攝影一個月,就決定去買 Medium format 相機,而不買單眼。這到底怎麼回事?喔!沒什麼,他說拿 medium format 比較容易騙美眉。
好啦,言歸正傳,Nikon 哪裡做的我不是很 care,我只在乎它是 Nikon,而且價錢我能接受,品質有保障。
Mio 完全攻略 Mio-GPS.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