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y101 wrote:是科學不過有盲點動態...(恕刪) 贏就是贏輸就是輸,也沒人真的因此而貶低D4作為頂級機身的價值只是那些像是機身耐用性、操作性、連拍速度等等的價值在DxOMark裡面看不出來而已這次的測試結果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D800與D4應該是走用途差異化的設定,而非D700與D3當初是採相同特性的產品高低配。
vchenkoshe wrote:最好是實用性很低啦相...(恕刪) 我指的是DxOMark的動態範圍指標實用性很低...特別是正常曝光的照片來說,影響到的最終結果太少了(極暗部信噪比改善一點點分數大增...實際拍攝看不出來有這麼大的差異)現在增加動態範圍最快還是靠HDR...現在機身都內建了...
hcy101 wrote:我指的是DxOMar...(恕刪) 那是因為今日螢幕的動態範圍多數僅 10EV,甚至更小。所以 JPEG 出圖都是把 DR 壓到 10EV左右,這樣看起來色階對比才會自然。所以拿直出的 JPEG 比動態範圍比不出什麼差異。以今日而言,14EV 這種動態範圍的 RAW 檔是給你後製用的。譬如說從室內往窗外拍,窗戶外過曝白成一片,回家後製把亮部拉暗,窗外的景色就救回來了。小弟當初就是因為常常需要拍高反差的場景,為了動態範圍而選擇了 S5 Pro。就算是八年前的機子,S5 Pro 的動態範圍在 DxOMark 還有第七名的席次。
vchenkoshe wrote:大陸隨便一個人發文章...(恕刪) "大陸隨便一個人發文章你就100%相信"大大, 你大概沒看清楚.那不是隨便一個人, 那是新聞.那不是發文章, 那是翻譯.還有很多文章, 請GOOGLE!
ching43202 wrote:那不是隨便一個人, 那是新聞.那不是發文章, 那是翻譯. 你貼得連結 你所謂的新聞 也不過是篇截錄幾句翻譯Thom Hogan的話的文章而Thom Hogan是誰? 他是以Nikon系統為主的攝影師他會review N家每台機身跟鏡頭Thom Hogan的網站你要不要等他過陣子出了D800的review再來說嘴啊?無論"你覺得"DXO可不可信 人家至少是用套他設定的標準的程序 用科學的方法去測量而你用"你的眼睛"去看DPreview的不同iso的jpg檔來比細節? 連比例都不同的圖片有啥好比的?比誰比較會抹而已吧? 你要比起碼也選各raw檔來看吧~要比iso比細節 比誰有抹誰沒抹 imaging-resource的測試好歹還比較可信~
josephyen wrote:就算是八年前的機子,S5 Pro 的動態範圍在 DxOMark 還有第七名的席次。 S5 Pro發表的日期是2006年9月25日, 距離現在剛好是5年又6個月, 謹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