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護鏡比買鏡頭還心痛的感覺!
以科技進程來看,原本有的問題仍然是問題。
超音波馬達─比原廠反應遲鈍,我覺得夠快了。
暗部對焦─ 一樣存在,但我很少去拍一片白花花的牆壁,這也沒問題。
抗耀光─當然沒辦法比上原廠N鍍膜,但拍照時我會選擇要不要避開或留下耀光。
發色─什麼時代了,質疑這個沒意義,就像老是問用什麼牌子的相機拍人像一樣。
VC─正是用到最爽的功能,大部分評價還是高於它廠。
解像力─相信與原廠有一些些差距,但那個差距我不知何時會用上,或許職業用家在某些用途會用到吧!
原廠情節─這個就沒辦法了,東西再好也有人要批評它,例如最好用的VC能力都有人能雞蛋裡挑骨頭。
以上總節,跟我一樣看法的就不用考慮太多,預算夠就買吧!
有上述最後一個問題的,就直接買原廠鏡或繼續挑副廠鏡缺點!
水太陽 wrote:
看你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這顆鏡頭
若是職業用途,面對快節奏的拍攝流程
那麼VC有他的缺點在
畫面凝結後要重新構圖,得扯一下才能順利移動
而原廠的VR,在構圖時需要移動的力道則輕微很多
(這時可以關閉VC不用)
我相信如果Nikon 24-70mm 如果有防手震,那就成了"職業用途"了
其實各有各的優,誰說職業就不需要防手震?
要說職業用途,檔次要高要貴,客人才開心,小弟認同,
要說VC不是職業需求,難道萬一變成VR就很有需求?! 我覺得成見深...
以70-300 VC USD來講
你半按快門對好焦的同時, VC才開始凝結,並不是整天都在凝住你畫面...
而且你會覺得"扯一下",應是從"VC靜止畫面瞬間放開變成VC不作用的快速移動畫面"造成落差的錯覺,
當你以為凝結時移動鏡頭構圖時,VC不可能真會"凍住畫面讓你不順利移動",甚至還要"用力扯一下"的
不信不妨可以試試....
(個人倒習慣對完焦直接拍,對完焦亂移動構圖反而容易造成移焦,那問題比扯一下要嚴重得多了,特別是FF景深又淺..)
不會因為原廠有什麼,就說原廠好
之前在70-300VR跟70-300VC的比較時,我也覺得70-300VC較好
這應該有記錄可查
事實上,VC雖然凝結畫面的效能強大
但在操作上,就是沒VR順暢,我想都用過的人應該皆能體會
對焦上,小弟比較相信十字對焦點的準度
但即使如D700,十字對焦點也不太可能剛好落在畫面中想要的那個點上
頂多取最近對焦點對焦,然後重新構圖,不然就得事後裁圖(萬不得已)
畫面會不會扯,這就會有影響了(VR因為是兩段式的,對焦時那種扯的感覺輕微很多)
至於3D追焦時,會不會受到影響
因目前手邊沒VC的鏡頭可測試
小弟就不便多談
tracer1000 wrote:
我相信如果Nikon...(恕刪)
水太陽 wrote:
事實上,VC雖然凝結畫面的效能強大
但在操作上,就是沒VR順暢,我想都用過的人應該皆能體會
這一點小弟也認同
不過真的要看我們要的是甚麼
是順暢到幾乎沒感覺"防手震"的存在,但犧牲掉1級的VR防手震
還是凍結到深感它的存在 (甚至對完焦構圖都有拉扯感),但多了更強大的VC防手震
要靜悄悄馬力小的車,還是引擎聲吵但馬力大的車,這就見仁見智了
個人倒不覺得喜歡靜悄悄才是職業需求 (兩者都應可能是需求,看是甚職業),
套在鏡頭的功能上亦然...我也深信VC如果是Nikon 24070上的功能,那它就是"職業需求"
也因此,您這論點的問題是出在"血統"或"牌子"的成見上面,
我同意買原廠鏡是職業需求,但VC的優異是無孤的

Pussycat wrote:
當代各家原廠標準變焦...(恕刪)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防手震是有可能對"鏡皇"級的畫質造成犧牲的
而24-70mm對防手震的需求不若長焦如70-200那般強烈
在魚與熊掌間只好做出選擇了
但副廠鏡這樣的壓力小得多
沒有"鏡皇"這種可能要跟它廠拼"畫質"的面子問題
VR/VC好不好,只有真正用的人才有感覺
但畫質可是會攤在陽光下給眾人審視的的東西,是很殘酷的,
萬一畫質不好(比副廠或它廠無防手震鏡),又貴得要命,就很難賣了
Tamron反正是死豬不怕滾水燙,畫質不如鏡皇反正也改變不了,
再小輸一點換多出個VC功能來打對手沒有的東西,確實是上策
有人也許會說24-70不太需要防手震,但我相信用過16-35mm F4 VR的用家一定反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