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garawin wrote:
Zeiss跟日本學壞...(恕刪)
請問是自己揣測嗎?
ZEISS有在雜誌上談到,ZF使用的是SCHOTT玻璃,哪來HOYA玻璃?
而且世界光學玻璃都已經有統一規範,當然祥細一些微小差異就不是很確定一樣!
德國SCHOTTOptical Glass(Optical Glass Catalogue 2011)或Data Sheet catalogue .
環保玻璃就是不含鉛 砷 鎘 汞等有毒元素,這些是在於折射率與製程上需求使用到,環保玻璃無法用這些便宜的方法製作,才是造成後面光學玻璃成本提高原因,SCHOTT是會在前頭標示N代表過去同系列但不含有毒元素的環保玻離,很多鏡片成本會提高非常多。
這個就像原本便宜大碗的鉛錫合金管制後,以後不能在使用便宜錫鉛合金,變成要用錫銀銅或其他去配置,主要成本是提高。
也就是環保材料除了一些高分子要可以分解而使得耐用性會有影響,但對於大多數工業產品,大都是要用更高價成本來取代過去低成本材料費用,這個才是問題所在。
再來就是像鑭系(S:這沒有放射性)型號用L開頭表示,原本全世界幾乎都是大陸便宜供應,但後面大陸後來對於歐美日等在囤積的危機,而開始提高原本價位與管制,使得這系列變高價許多。

別老是用什麼材料做出怎樣效果,實際上,光學靠的設計與製程技術各方面整合,在過去有限玻璃材料也是可以做出相當好光學表現,像以NIKON ED鏡片也只是FK系列中高色散低折射光學玻璃的一支脈,一些人老實用使用ED UD或APSH非球面玻璃等來說明用料,但這個可不是煮菜料理,甚至料理昂貴材料用炸,差異已經不大。
NIKON玻璃廠HIKARIOptical Materials

像模造非球面也不是像高分子那樣液體注射,而是已經做好大概形狀之後,配合低TG光學玻璃在較低溫下,以模具進行修正,NIKON則是已經可以精密度到0.1微米,而模仁加工與使用白金與低沾黏鍍膜則是各家機密。
另外請記住一件事並不是ZEISS不如過去那樣,一直以來ZEISS企業經營模式都是一樣,一直都是用各種成本定位為各種機身系統作鏡頭,從大型相機到後面135相機,一直以來ZEISS企業風格並沒有改變,只是大家在跑步一樣,各家都不斷在增進自己一些能力與技術,也就是過去遙遙領先德系並不是學壞或如何,而是差距在進步中漸漸模糊。
但基本上假設有參觀LEICA和ZEISS就可以更清楚看見兩家一些基本不同,風格其實沒有變。徠卡的光學理念
像是過去NIKON是專門提供美國半導體設備的鏡頭,但是後來NIKON技術趕上之後,就取代原本供應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