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1kevin wrote:剛剛我試了一下,要拆...(恕刪) 看到將爸的發文!想請教將爸一個題外問題!請問D3s+SB900哪一支腳架cp值較高經費4000-8000(碳纖or鋁合不拘)thanks!
1d愛好者 wrote:恩恩 頗有道理!!恩...(恕刪) 1d愛好者 兄:其實您可以去看NIKON除塵演進,並不是只是加個零件而已,D3 D3X都沒有除塵是到D3S才有!也就是雖著時間,除塵不斷再做一些修正與技術提升,所以狀況都不太一樣。就像NIKON對焦馬達聲音或VR也是隨著時間或技術點不同,聲音也不一樣。另外就是每個人對於聲音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
nuklhujuhu wrote:看到將爸的發文!想請...(恕刪) 目前使用TRIPO G-168碳纖腳 大陸製 4.3張小朋友曾經用過D3s+小黑五,穩當當.個人認為CP值夠高,日前在紐約夜間風中拍布魯克林大橋,使用 D3s+16-35mmVR完全不會晃...請參考
1d愛好者 wrote:恩恩 頗有道理!!恩...(恕刪) 我D300換D700時也有注意到D700除塵時是沒聲音的,就算耳朵貼在機器上也聽不到而D300非常大聲,屬於一種高頻的聲音後來我也有詢問一些工程師它們說,超音波人類是聽不到的,所以沒聽到聲音是正常而D300的除塵因為有搭載氣動機構,所以會聽到高頻音,那是氣動機構的聲音,並非超音波的聲音D700沒有氣動機構,所以也不會聽到聲音才對喔所以,1d愛好者換了D3呀?
唉....我發現自己在網路上 是個討人厭的槓子頭 ............看到許多只知道一部分, 卻總是指責別人錯, 容易誤導別人的內容 (呵呵,我自己也常犯哪)......實在忍不住.....聲音除了頻率問題之外 還有大小聲(dB增益 換算聲壓等)我的工作會測試到 Audio Precision, 即使有業界規範的治具, 還是痛苦不已大部分的認證都得花大錢去專門的Lab做更別提測試人員一天到晚report 雜音 ---很多都是只有[某個測試員]在無響室用幾萬塊的耳機才聽的到解法哩? 如果波型雜訊能改就OK, 不能改? 只能送到國外客戶端,請他們[聽]如果客戶也聽不到, 同意Close, 那就OK啦SO(1) [頻率超出人耳範圍而不能聽到] 與 [音量小於人耳範圍而不能聽到] 是兩回事(2) 每個人的聽力又是天差地遠, 所謂 20-20K是一般說來人的極限 ,實際上你我一定"遠遠窄於此"(3) 超出範圍的[理論上]"聽"不到, 卻不盡然, 我舉幾個例子,例如:a.我的耳朵因為老化(加上小時後喜歡泡舞廳)聽不到40Hz的聲音, 但是如果身處其中聲壓也夠大, 我是會"感受到"的, 如心悸或晃動,因為它以某種形式跟我的身體"互動", 而我很可能為認為是[聽到]b.同上, 雖然我[聽不到], 但是它因為倍頻的關係, 與身旁的桌子共振了, 於是桌子發出聲音(這比較像是DSLR除塵動作時聽到聲音的由來 --其他東西也跟著抖動,而頻率落入範圍內)(4) 一般人聽不到不代表某一個人聽不到, 因為這類的物理量是連續(類比)的, 即使光譜, 也有可能有天賦異稟的人人感受到他人察覺不到的部分(陰陽眼?呵呵)------------------------------------------------------補充:再加上剛剛看到樓上提到 DSLR除塵設計構造的基本差異, 也會是變數之一(這就是我完全不懂的範圍了)------------------------------------------------------總覺得我們身邊的爭論, 常常根本沒有對不對,只有視野(所知)範圍大小or基準用詞有無共識吧有沒有人想過, 現在的我們太習慣數位的東西, 是否因此思考也變成非是即非,不給自己和別人一種連續光譜式的寬容值,青少年時很喜歡的一句歌詞[當彩色電視變的越來越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然而現在我們太習慣非0即1的思考(呵呵,還有非藍即綠),,,是非真的就清朗了嗎
effo wrote:唉....我發現自己...(恕刪) effo兄的意見不只內容有物,而且還蘊含了人生哲學與禪機在裡面,實在是太精闢了我也是在從事一些跟噪音有關的產業,每次遇到客戶或外點的同事在爭論噪音問題時,都常常會氣得很想拿東西起來打人.......(尤其是歐洲人靈敏的耳朵,真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兔子轉世的)D700的除塵噪音,我偶爾在狀況好環境安靜時,會隱約聽到一點點,並不是每次都聽得到,但我也不是很在意這點(至少灰塵真的有除掉就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