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ukai wrote:我想大大應該那張照片...(恕刪) 你猜對了,我刻意搖動鏡頭把"動"的感覺表現出來,在路燈(黃色鈉燈,單一波長)的光線下,就算曝光值足夠也是沒顏色的,所以閃燈不只是補光,也是"上色"。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我的意思是不要小看內閃啊。。。攝影創作是沒有絕對的,不然就成為工匠了,不是嗎?內閃要做到FP可能性極低,因為FP實際上是以頻閃達成的,GN值會大幅減少,這樣太為難內閃了。
xos84292 wrote:D300跟D700的...(恕刪) 有時候真的只是要補主體光而已..當你出遊時要拍夜景帶人像時, 不用閃燈臉不就黑一片嗎很多時候是不得不這麼做, 不是我們喜歡這樣搞..能跳燈誰不想跳, 能不加閃燈的時候誰會想去開閃光開了閃光快門還是很慢又怕手振..這一切只是為了要補個臉上的光而已..如果你的拍攝環境都是很理想的話當然沒問題, 要跳閃要離閃隨你高興..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是出遊隨拍的,雖然要求可以不用那麼高,但會善用內閃的話, 也可以避免拍回來了, 臉張張都是黑壓壓的好吧…
外閃也可以補個光就好...只是看你會不會用啊,誰說一定要用跳燈才能叫輕輕補光?外閃直打也可以輕輕補光啊...?外閃不是只有打跳燈 離閃 而已= = 也可以直打...嫌光太硬,上個肥皂盒,柔光一下要求不要這麼高,就是慢慢練技術吧,要不然就不要嫌內閃難用不准反正這年頭都會有人戰說勤練攻,DC都可以幹掉DSLR...內閃勤練功也可以打敗外閃...樓主問題個人認為還有一個沒處理,就是測光模式的使用...點 矩陣 中央重點 也要去考慮測光要正確才是重點,畢竟內外閃燈的控制還是來自於機身測光,測錯了garbage in garbage out,m模式例外(如果你很行的話)
roachc wrote:回答的人除了一個提到『後簾同步』的以外,通通沒答對...(恕刪) 借您的文說一下,有些新生代[老手]的指導文直接把[後簾同步]當作[慢速同步]的同義詞, 也是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cgy1986 wrote:外閃也可以補個光就好...(恕刪) 好像在雞同鴨講..內閃可以做到的事我幹麻帶外閃...??另外輕輕補個光可以補到背景嗎? 外閃是萬能的嗎?樓主閃燈用的不好難到敗外閃就可以解決嗎?一切都要從基本功來吧..一昧的就敗外閃就可以閃的很好嗎,那直打時怎麼控制..? 怎麼兼顧背景跟主體?還不是一樣回到原點, 從技術面來著手…ps: 技術面怎麼拍前一頁就講過了, 在此不在贅述..
除了跳燈以外,內閃和外閃最大的差別在於出力。NIKON的閃燈已經很強了,如果用內閃會有問題,用外閃若不跳燈,拍出來的結果也會差不多。因為亮度和距離成反比,如果人和相機的距離比背景近很多,再怎麼閃都是背景暗,用慢速閃光只是減少閃燈對曝光的影響程度。這時候只能提高ISO,把閃燈當作補光(補陰影)的用途,而不是主燈。若現場真的不夠亮,就只能接受背景較暗的事實,或是提高ISO再加上慢速閃光。另外若是空間允許,稍微拉大相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也可以得到比較平均的閃光效果。但要注意內閃出力較小,距離拉遠時,若內閃出力不夠,則ISO也要加大,否則整體就會曝光不足。用擴散板或罩打柔光可以使臉上的光便柔和,影子也比較淡,但是和背景的光比不會改善,甚至因為光都散掉了,遠處會更暗。
cgy1986 wrote:如果要兼具主體與背景...(恕刪) 我只能說你測光測到民國200年還是沒辦法曝出主題跟背景都兼顧的光圈快門值,我想到大概有的三種方法:(1) 拍兩張去合成(2) 外閃打跳燈(3) <外閃or內閃> 閃燈直打: 就是用閃燈去補主體, 快門&Iso去補背景.沒有人在跟你戰閃燈, 是你一直認為外閃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