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Tamron 70-300mm 4-5.6 VC短評(一):紫邊

chunghsienfw wrote:
說了這麼多,還是期待...(恕刪)


呵呵

雖然小弟非常愛自己的孩子 (這顆鏡)

但如果樓主日後的比較,N鏡鍍膜硬是利害,那也是事實,沒甚好不滿的,

況且N鏡就是貴了一截,亦沒甚好可惜的,測的結果也不會改變甚麼東西

倒要謝謝樓主辛苦的測試了..

現在樓主的短評只能說有個結論..

那就是T70-300mm有紫邊,不管中央到邊緣,高逆光下都有紫邊

而這個是幾乎所有鏡頭開放光圈逆光拍攝下都必然存在的問題,不管有沒螢石,有沒ED or LD..金線紅圈都一樣....

如果結果是沒紫邊,那才令人感到意外吧^^
紫色=紅+藍, 照片若是黃黃綠綠應該是看不出紫邊的~ ^^"

CA=Chromatic aberration, 若連中間視場都有色差, 通常是chromatic focal shift沒有控制好, 若是邊緣視場有的話, 就包含了lateral color的因素在內~

維基有可參考的資料: Chromatic aberration

但這種長焦距的鏡頭, CA是難免的, 因為entrance pupil diameter較大, CA又與pupil大小成平方關係, 除非下重本在光學設計上就克服, 有滿大的成份原廠鏡針對紫邊問題已搭配電子後端effort處理掉了, 副廠鏡則比較阿信, 被真實呈現罷了~ ^^

Mantissa wrote:
紫色=紅+藍, 照片...(恕刪)


多謝解說,副廠鏡要做一堆廠的生意,當阿信也是難免的,呵呵

看過有些"修紫邊"的軟體,還挺不錯

把這些加強在sensor上,紫邊問題應該會少很多,
就如兄台說機身就修正了,
if (原廠鏡=true), Then remove or minimize purple fringe
else
go to the hell..... @@

tracer1000 wrote:
小弟想請教一個問題,

就是CA= 紫邊嗎? 色散=紫邊嗎?

...(恕刪)


這部分可參考wiki的說明:

在攝影中,「紫邊」一詞經常用來指代色差,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紫邊都是由於色差產生的

所以紫邊不一定等於色差
但紫邊確實為色差的一種
從樓主的測試照來看
裡頭的紫邊有的像是縱向色差、有的像橫向色差造成

至於「大致吻合」
其意在於根據該網的測試
T牌70-300在300mm時CA最明顯
(我推測這裡講的CA應包含縱向色差與橫向色差,當然也包含紫邊在內)
而樓主的測試照確實也能看見CA(紫邊)
因此兩者並不矛盾
此即我用「大致吻合」的原因

春光乍洩 wrote:
T牌70-300在300mm時CA最明顯


這應該是一般而言所有鏡都是長焦端的CA較高...

但紫邊造成的因素中,CA只是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因此兄台硬要將色散跟紫邊看做相等,這有點牽強

至於紫邊跟色散,可參考下面關於色散的文章
http://www.imatest.com/docs/sfr_chromatic.html

其中有寫到:
Purple fringing is not chromatic aberration, though it is often mistaken for it. It's a saturation phenomenon in the sensor, also known as "bloom," caused by the overflow of electrons from highly saturated pixel sites to nearby unsaturated sites. It tends to be worst in cameras with tiny pixels (e.g., 8+ megapixel compact digital cameras). It has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sensor an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lens.

Purple fringing is not chromatic aberration
也就是sensor的密度越大,紫邊反而會越嚴重,這跟機身也有關係...

因此拿色散去直接跟紫邊做直接關聯,並不正確..
(紫邊未必跟鏡頭無關,但色散也僅是可能的成因之一)

兄台卻反過來認為紫邊是色散其中的一種...是這樣嗎?

而兄台再拿該篇review作者提到300mm增加的那一點CA去說跟樓主紫邊測試吻合,不覺得有點牽強嗎?
冼老師,小弟也在等著您的實測結果呢,因為也在N跟T的 70~300做一個最後的決擇
因為還是想要考慮N家自己的鏡頭,但是目前看起來T的感覺好像有比較優一點點。
期待您的測試呢。
tracer1000 wrote:
Purple fringing is not chromatic aberration, though it is often mistaken for it. It's a saturation phenomenon in the sensor, also known as "bloom," caused by the overflow of electrons from highly saturated pixel sites to nearby unsaturated sites. It tends to be worst in cameras with tiny pixels (e.g., 8+ megapixel compact digital cameras). It has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sensor an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lens....(恕刪)


如果這段敘述完全正確,那量測鏡頭的紫邊顯然是沒意義的事情...
小弟不想也不敢對這段敘述作評論,不過簡單的思考一下,"這畢竟尚未到達先有雞或者先有蛋的難度",是先有紫邊(purple fringe)的問題,還是先有數位機身?
如果紫邊這個字眼早就被拿來使用,怎可以把問題全部歸咎在數位感光元件上面?

我認為答案很明顯...但是我真的不敢評論imatest為何會生出這段話來。
如果T兄只是想爭論紫邊的定義問題,我建議另開話題,相信很多人願意提供參考;回歸大家慣稱的紫邊,本來就泛指各種本應不存在、看起來呈紫色(洋紅)的影象,所以這討論串有不少人也都覺得...根據CA的數據或者實際照片,T確實較容易出現紫邊

fake802 wrote:
如果這段敘述完全正確...(恕刪)


我並未完全引用該文
所以一直強調紫邊的成因,色散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但紫邊跟色散畫等號,也是一種錯誤,這應該也沒問題吧

跟前面網友的爭議點在於他拿引用的review文中提到CA值在300端有一點增加

直接拿來關聯樓主所謂的紫邊處處,說是大致吻合

這就讓小弟有點不大認同了..

特別該文對T鏡的光學畫質是有相當正面的評價的...

This new optic from Tamron put in an impressive performance during testing, being capable of producing good resolution in the centre at most apertures and focal lengths.
tracer1000 wrote:
但紫邊造成的因素中,CA只是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因此兄台硬要將色散跟紫邊看做相等,這有點牽強
...(恕刪)


真是奇怪
既然連您自己都說CA有可能造成紫邊
到底還有什麼好爭辯的呢?

還有我到底哪一句話是:
「硬要將色散跟紫邊看做相等」
拿一句我沒說過的話來問我
也不看我引用wiki的文字
我真不知道該說什麼
如果您有修過一門課叫「思維方法」的話
您知道這叫「非形式謬誤」嗎

或許在數位時代
感光元件的因素有可能導致紫邊
但紫邊也可能是因光線穿過透鏡而產生的光學現象
而且請您仔細看作者測評的第二張照片
依您之博學多聞
不可能不知道那代表什麼吧?
證據都出來了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好辯的

還有我對「大致吻合」的解釋已見前述
如果您還是要照自己的想法來理解的話
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春光乍洩 wrote:
真是奇怪既然連您自己...(恕刪)


該文300mm指的increase CA是與70 and 200mm相比較

而一般變焦鏡在望遠端的CA本來就會偏高

這樣的結論叫做跟樓主紫邊相吻合? 這小弟真的看不懂^^!!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