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轉貼]D7000 國外第一手測試 (包含錄影)

flymousetw wrote:
也許那些功能製造時候...(恕刪)

是沒錯,所以前面不是說,一個旗鑑產品的性能不是靠這個產品銷售來支援,而是所有產品銷售利潤!

所有產品銷售是建立在達到永續,所以沒有賺夠的限制,只是市場會有價值與銷售機制等限制,不斷增加利潤來做一些背後研發與公司營運等!

一個產品本身製造成本必須要低,利潤要高,價值地位要高,這樣才可以預見其後面不斷有創新產品出來,而不會有產品價位越來越低,利潤越來越低,公司研發營運越來越差!

這個是簡單一家公司正常營運方式,小弟前面只是說給S兄聽!
doremicheng wrote:
看了這麼多, 商業理論姑且不論, 我比較相信市場機制決定一切, Intel電子大廠也是出了不少無疾而終的產品...
我比較不認同「手上一堆老鏡的用戶,這類用戶通常都不會去選擇低階機身」的理論. 身邊不少人是從10幾年前年輕時就玩底片機的, 手上也有一堆老鏡. 這些人你要他們去買高階數位機身, 會真的有點難接受. 為什麼? 主因是當底片機身大多都不貴, 約1-2萬. 而且底片時代鏡頭決定大部份成像因素. 他們寧願投資鏡頭, 機身能拍就可以了. 你要他們花約7萬的較高階的數位FX機身, 這比當年機皇的價格還要高許多, 實在讓他們難以接受, 也無法理解. 到最後大多只能拿DC拍拍照, 偶爾用底片拍拍照....

成本結構分析一下也許就會接受了.
底片機器材成本底,使用成本高
底片機的機身很便宜沒錯,以前買FM2加一顆標準鏡還不到一萬元.但拍得如何都要等到沖洗出來才知道,底片及沖洗都要花錢,而且拍得越多費用也成比例增加.
數位機器材成本高,使用成本低
中階DSLR隨便都四、五萬元,全幅機要七萬元以上,確實貴了好幾倍.可是數位時代拍照用記憶卡儲存,一張2G的記憶卡現在不到一千元,而且可重複使用.若再考慮轉存的電腦,現在兩萬多元就可以有多核心性能不錯硬碟容量大的電腦了.初期購成本雖然高,但後續使用上的開銷卻極少.
若再仔細算一下,假設一支36張彩色底片約90元來算,沖洗照片約4.5元來算,則每拍一張照片約要花費
90/36+4.5=6元
再假設購入D700 + 2G CF + 有1TB硬碟的個人電腦共約100,000元,則與其相似定位的F100(假設花費約10,000元)價差90,000.由於底片機成本結構的特性,則用F100大約拍了15,000張以後,其總成本就超過D700了.或著說,用D700的人只要拍照超過15,000張以後就比底片機划算了.15,000張的拍照數對版上許多攝友來說不是很大的數字吧?
因為這樣,手上都是老鏡的我最後選擇了D700
官方測試照

你們覺得這次的測試照好看嗎?坦白講用慣d50,

這照片讓我覺得"很乾"的感覺...

(其實從d90照片顏色就不太能適應了)
I support the domestic film industry,but who would support me?(Google翻的)
Andy84 wrote:
官方測試照你們覺得這...(恕刪)

那是照片調控設定的問題吧?這幾張都是用neutral(中性),顏色及對比本來就比較不討喜.
輕易發生的骯髒行為 wrote:
我覺得你不了解那些產...(恕刪)

輕易發生的骯髒行為 大大:

如果從頭到尾去看才知道,個人想要表達什麼!

個人本為材料出身,略讀些書籍與高層主管密切,從產品上游技術開發,產線問題解決到下游包裝部分,略知一些!


今天假設作個鎂合金鏡身給大三元用,這之中鎂料成本一公斤幾百元,而鎂料模具試模等成本是不低,在這個售價會先考量這個在裡面!

但是今日成本費用從哪來,都是從過去一直從不同產品利潤過來!



另外生產出來一個產品還要加一個商業價值,也就是建立人們對此產品的價值!


簡單講,當每個機身都是用鎂合金時候,消費者是不會覺得鎂合金價值有多高,但是如果只有一些產品有的話,就會覺得這個很高級成本不便宜!



寶石鑑定中很重要就是缺陷數目,缺陷越少越難得,也就越貴,但沒有缺陷就會變的廉價,因為表示他是合成!
因為合成寶石是在控制下,可能向像是利用水熱法,融鎔法等製造出寶石出來,所以沒有產生在礦源結晶過程缺陷!

這個天然寶石就是靠<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觀念,否則合成寶石在物理化學各方面是一樣,需要不同顏色就利用微量元素來改變!





diffusionless
簡單講,當每個機身都是用鎂合金時候,消費者是不會覺得鎂合金價值有多高,但是如果只有一些產品有的話,就會覺得這個很高級成本不便宜!(恕刪)

-----------------------------------------------------------------------

diffusionless講的沒錯~

但~~~~~
若Nikon開始將專業級機身D4導入CARBON碳纖維材料時(機率相當高)
就像自行車、腳架高階款,也都是CARBON時
一來突顯D4高階意像
二來拉開和他牌的技術和機身差異
三來讓N家用者~心甘情願掏出錢來

鎂合金,下放至中高機身也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syshiu wrote:
你不知道、沒數據、猜測的主觀答案不見的就是事實,你認定的事實要別人也接受....除非有客觀條件支持,不然也不過就是各吹各的調罷了,實在是沒啥意義~


老實說同樣的你也是有一堆先入為主的觀念.....

你說選台夠用的、符合自己需求的機身就 OK 啦~ 這類"怪咖"大有人在,但是這類怪咖往往不是一堆老鏡的用戶,我不是說老鏡的用戶就不會買D40,但是他們往往身上有更多的中高階機身,不會有人因為低階機種沒AI測光就聒聒叫,至少我身邊有老鏡的從來不會去考慮低階DX機,低階DX機對他們而言根本看不上眼,連D300這類專業機他們都在嫌棄了,更多人等的是D700等平價全幅的出現

你說我太過先入為主,但是同樣的你也沒有相關數據顯示D3100等級的用戶有多少人需要用到AI測光.....


你既然也知道機身馬達還保存的原因是數量問題,那你也應該很清楚低階市場的用戶有多少老鏡用戶這事實,就是因為太少太少了,所以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你或許覺得成本可能不高,但是當全球銷售達到數百萬台的時候,累積下來的獲利差距可能就高達數千萬元,這是小數目嗎?


你要說支援度的問題說真的沒太大意義NIKON的閃燈系統才剛拿掉對D-TTL的支援,難道SB-900相對於SB-800是比較低階的產品?閃燈的TTL模式,AI測光的支援以及機身馬達,這些都是只會越來越少的東西,我實在不懂在越來越進步且產品線越來越完整的時代,這些東西下放到低階市場裡面除了徒增成本跟重量之外還有什麼獲利跟意義可言

其他的問題你大可不必理會,但是請你回答我,你認為:
支援AI測光這功能未來可能”下放”到D3100等級甚至更低的EVIL相機嗎?


最後,你同樣也不知道,沒數據,只是猜測NIKON內部的想法,在這個議題上你又如何不是主觀的去判斷事實?

客觀的條件是什麼?客觀的條件就是NIKON踏入數位化以來低階機身一直都沒給AI測光的支援,未來看不出會在低階機身搭載這功能,老實講不要像D-TTL全面被閹割掉就好偷笑了
diffusionless wrote:
試問對於一個決策者來說,該如何決定,這之中機械與電子部分不需要的用戶要去未這些不願多付錢的老用戶一起付錢嗎?


說點無關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當年的次世代主機大戰
可以說是兩大陣營的比拼
SEGA和SONY
但是相對於向下支援的PS系列
汰舊換新快速而且世代間毫無支援的SS, DC
是不是很快的就在市場上消失了呢
當然這牽扯到很多理由
但是當年買SEGA, SS, DC的人真的只有一個x字可以說呢
Shiejr wrote:
說點無關的例子大家都...(恕刪)

是這樣沒錯!

只不過,當年因為是從手動過渡到自動鏡,所以大家比較不會有那樣感覺!



個人習慣是以比較商業角度去評斷商業利益事務,這樣通常是可以獲得對用戶來說,可以獲取較壞情況預測,比較不會因為期待而失望!

就像醫生或工程師很多一開使都喜歡用最壞打算去等待結果!


當你覺得有100分時候,就算拿到95分都會有難過心情!

當你覺得可能拿0分情況,及格可能會歡喜到比第一名還高興!





乙烯 wrote:
老實說同樣的你也是有...(恕刪)

客不客觀就跟電視上政論節目一樣,你不會認輸我也不會讓步,醬抬槓下去會有交集我看也見鬼~

在無數據理論基礎支持的條件下,一切非事實推論都算是一種臆測,你的所謂我很主觀只是因為我堅持有些事情有其發生的可能性,未來市場會如何發展沒人可以斷定,更何況這所謂可能、大概、或許的主觀性猜測不過是自己內心所認知,何以可作為標準?

你的堅持就跟我的原則一樣,老實說各自有其說法,我也沒興趣繼續把問題無限制擴張下去談( D-TTL 都出來了,接下來還要扯什麼? ),說了一堆邊際事實不過就為了證明你所謂「老鏡支援不叫功能下放」、「低階機身不該有老鏡光圈連動機制這種過時東西」的論調,Anyway,你爽就好~

我認為,「支援AI測光這功能未來可能”下放”到D3100等級甚至更低的EVIL相機嗎?」這句話"當然"有其可能性,如果 NIKON 認為這樣做有利其市場發展或符合其策略運用的話,如果醬算主觀認定,那....主在哪裡? 因為我認為有可能所以主觀?

客觀的條件是,現在號稱中階機身後續機 D7K 在功能上"有"( 如果"下放"對你來說這麼不能接受的話 )旗艦型機身的功能,這雞肋般功能擺明就已經實作在中階機上是事實,你說接下來有沒有可能再 Down 一階出現在低階機身上,WHY NOT? 這又不是什麼高深技術?!

任何功能的新增都是樂觀其成,用不到不代表他沒用,不實作不代表他沒市場,未來的可能性何其多,還是老話一句,沒什麼是不可能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