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lash wrote:是的~~的確是上手...(恕刪) 繁体中文菜單的『優化校準』就是俗稱的『相片調控』或者風格檔。我這個說法,散落於很多文章,我試找一下。。這方面,我的操作經驗是每台機都有『曝光偏差』(我曾經使用過十二台泥坑數碼相機。),而我認為這個偏差,是因為顏色運算方式不一樣而導至的結果。這是無解的,只能夠靠操作去習慣——我每台不同型號,都會長期固定曝光補償,有時是-0.7,有些是-0.3,有些是+0.3,有些是+0.7。這個操作經驗,較不時調整參數更加方便有效。。延續自我感覺,尋找D3s一代效果這連結中,比較集中有講顏色偏向造成曝光效果不一樣的原因。(不過是廣東話發言,希望大大看得明白。)我的泥坑與Lightroom之旅這連續是利用第三方軟件轉檔NEF,在顏色調定和調控檔調整上,再次証實我關於各型機身曝光不一樣的結論。尤其是在不同顏色通道中的飽和度和明度的參數調整,使得各機型之間對『光暗效果』的落差會加強!
請教各位前輩一個問題~請問在相機設定內,D500有個設定是未壓縮以及無損壓縮和壓縮使用手冊上給的解釋是,對於無損壓縮,是減少20-40%的大小但無損畫質,最終檔案大小約為25Mb未壓縮,完全不壓縮,但是檔案大小約為42Mb這個...?雖說是不影響檔案畫質,可是終究差了17Mb...這個到底砍了什麼...?該不會是砍了他們統計說人眼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吧...?
deflash wrote:畢竟還是相機~不像人眼有廣闊的寬容度,明暗都能保留,要保留那麼多......(恕刪) 在光線亮暗對比很強時,若想保留暗部及亮部之細節,可於拍照時搭配使用D500內建之主動式D-Lighting或HDR功能,或事後以Nikon ViewNX-i調一下D-Lighting。deflash wrote:另有關D500有個設定是未壓縮以及無損壓縮和壓縮對於無損壓縮,是減少20-40%的大小但無損畫質......(恕刪) 壓縮有兩種,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無損壓縮只是利用較少之bit數記載相同之100%畫質資訊,但其有一定之底線,若要再減少檔案大小,則只能降低畫質,如90%或80%,這時色彩範圍會降低,但檔案大小可少很多。舉個例子,當你去拍一張白色空白A4紙,它的壓縮率最高,因為用很少之bit數即可記載100%畫質資訊。
vipuser wrote:在光線亮暗對比很強時...(恕刪) 有了解一些了那我再試試看未壓縮的模式拍照好了聽起來這樣相對而言,越高彩度的畫面所需用的bits數越多那要求壓縮時,就會有更高的壓縮需求那使用未壓縮,檔案大了些,但說不定有機會能拍出我以前要但達不到的某些銳利度以及色澤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