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迷人藍天(下)前面提到,相機顏色的秘密其實就是HSL當中的演算法如何設定。而我喜愛使用Lightroom的最大理由,就是其細緻而又直覺和容易的HSL設定,而Lightroom的獨立顏色,主要分為紅、橙、黃、綠、青(水綠色)、藍、紫及洋紅,沒錯,除了洋紅色以外,其他就是我們自從幼稚園就學到的『七色彩虹』的顏色。而這八種顏色,又細分為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和明度(Lightness)三組,故名思義,色相就代表了顏色的傾向,例如紅色,會分別有偏洋紅和橙色的兩極,如果分別向這兩極偏移的話,大家就會發現紅色原來也可以有那么大的變化的。很多人常響往的『富士藍』,要訣正在於此!就藍色而言,泥坑的藍色其實是有多少偏青色的,而所謂的『富士藍』卻是帶些許紫色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在藍色的色相中,設定了偏向紫色的12格——但要注意,每個人對顏色的敏感度和偏好都不一樣,實際數值,還得要大家慢慢的試驗。就這例子而言,我是設定了向紫色偏移12格。同樣,我覺得紅色太過洋紅了,所以我也把紅色色相向橙色偏移15格。而綠色,哈哈,大家有沒有發現,泥坑的綠色經常偏黃?對的,泥坑的綠就是經常偏黃的,所以,為了防止綠色偏黃,我也把綠色色相向青色偏移13格。其實,經過這么一調,已經去除了很多泥坑色為人疚病的地方了。但是,這樣做還是不夠的,還得要在餘下的飽和度和明度做調整的。就前面的楓葉藍天圖來說,我分別做了以下的調整——飽和度:紅色+22格橙色+2格黃色-20格綠色+20格藍色+35格(看,迷人藍色要來了。)明度:紅色+11格橙色+15格黃色-10格綠色+31格藍色+15格需要說明的是,在綠色的飽和度和明度組合上,這是可以讓畫面的樹葉看來更加『翠綠』,而在本圖而言,就有著『暗部提亮』的作用,因為圖中的樹葉幾乎都處於暗部,同時也有助作為『主角』的楓葉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更加通透引人。另外,我曾經提過好多次,藍天的明度降低亮度,是有助『壓暗』天空的,但在本圖而言,不需要這樣做,反而提一點亮度,是有助製作出更吸引人的效果。至於最下方的『色調分割』,在此圖上就是用來『平衡暗部和亮部的白平衡不和』的用途。因為,只有要較大光差的存在,暗部和亮部的白平衡就會有嚴重分歧——如果天空佔畫面比例較大,則暗部比較偏紅(就像本圖),如果暗部比較佔比大的話,天空則會過份藍(這個倒是好效果,也是Magic Hour經常拍到迷人藍天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這時候,使用『色調分割』,就可以平衡因為光差造成的『白平衡失調』,這類我使用了亮部色調45(有點橙中偏青黃),飽和度5;暗部色調220(紫藍色系),飽和度也是5,而平衡值則是+76(即是偏向橙黃色),這樣就可以把暗部過紅的現像矯正過來。而以上數值,為何不是整數而是有零有整的呢?這就不得不提Lightroom的獨家功能——『智慧型推杆』了。只要啟動這個功能,就可以直接的指著想要改變的顏色,用滑鼠上下推拉,就能夠馬上看到改變的效果。而這個正正是Lightroom最得我心的設計。(至於如何仔細的說明『智慧型推杆』的用法,將來我會另文探討。)基本上,經過這樣設定之後,整個畫面的顏色就會大幅度的『個性化』,也是創造自我風格的基礎之一。雖然,現代很多軟件都能夠對HSL進行精確調整,但是,像Lightroom這樣直觀和易用的就比較少見了——其實泥坑的NXD也有這個功能,不過實在太難用,而且不容易精確定位,所以我研究一輪後也只能效棄了。大家以為這就完事了嗎?未必。。。我前面已經介紹過,在使用各種把畫面銳利化的過程當中——包括『細節』和『顏色曲線』進行『影像提升』時,是會產生噪點的,所以,當進行以上部份操作時,必須要同時使用『降噪』功能來配合,這樣才能夠平衡畫面的銳利通透和噪點之間的關系。而這部份的操作,分別有銳利度和雜訊減少兩部份。詳細數值如圖示。大家可以看到,這部份的操作會有100%預視圖,好讓大家即時看到降噪的效果的。大家別以為ISO100就不需要降噪,其實很多時候,可能因為現場霧霾的原因,以及進行『影像提升』(主要是關於提升畫面銳度和通透度)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必要的噪點,以至有礙觀感,所以,任何時候都需要注意是不是需要做『降噪』的操作。跟著下來,就是『鏡頭矯正』了,目前為止,Lightroom是支援所有原廠自動對焦鏡頭和大部份副廠自動對焦鏡頭的修正的。只需要點選預設和『啟動描述檔校正』,通常就能夠顯示匹配的鏡頭資料及自動校正。萬一Lightroom不能夠辨認的話,還可以點選『手動』來進行手動校正的工序。而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我已經提到過,我使用相機時是把所有的『矯正』功能都關掉的(包括降噪),而這幾部份的操作,就是留待這個時候去做了。主要原因就是這樣可以有效的把相機電池的續航力增加達到50%之強!另一方面,這個截圖是基於單反相機來處理的,但如果用家們是使用無反的話,則現在幾乎所有廠商生產的無反相機,都是使用『RAW檔內崁式校正』方式來矯正鏡頭問題,所以這部份通常是不需要處理的。下圖是關於變形的修正,而這個『變形』,除了是『透視變形』外,也包括了『鏡頭變形』的修正。這部份可以透過Upright功能來自動修正,也可以自己手動的設定。而由於我這圖沒有修正的必要,所以也就所有數據都是0了。通常使用廣角拍攝建築物,例如本帖的題圖就使用了這部份來修正出現『透視變形』的問題。來到最後的調整部份了。很多朋友很不喜歡暗角,而所有標準評測文都例必測試鏡頭的『暗角』,以評定鏡頭的優劣。。而我卻偏偏喜愛『暗角』,要是沒有也會額外的加上去——因為暗角是可以增加主角的銳利度!而顆粒呢,一般而言,是模擬膠卷感覺才會用得上,一般情況下是很少用得上的。而最後,是關於對畫面RGB色調的處理方式,我這組數字,是多年以前為了模擬泥坑色而建立的,大家可以隨自己喜好要不要調整。當所有步驟都做完了,就要回頭看看『曝光情況』了。這裡又要加點說明——當你調動過所有參數後,你會發現跟你在相機預視的曝光狀況有很有分別,有時是比相機的暗,有時卻又比較原圖更光亮,原因是因為在這些參數調整當中,會動到整体的光暗度,而這個都是正常現像來的,不用擔心,就是機身設定,大家套用不同的原廠『風格檔』時,都會出現這種狀況——通常『人像』風格檔要比『風景』風格檔要高一級亮度的。所以,當做完所有步驟以後,就要對曝光狀況進行最後調整,然後就可以輸出成JPG圖了。只要跟著做完以上步驟,迷人藍天就再不是要『指定機型』才能夠達成了,而是大家可以完全的把這個效果『私有化』(而且附送HDR效果)。。。而相同的概念,可以放在黃昏日落照、美女照等等的後期工序上(參數當然有很大分別囉。),同樣的可以把『夢想中的效果』進行『私有化』,不用再求廠商『恩賜』了。大家可能已經發覺得我以前肯定有寫過相關文章,但為何不直接Copy & Paste呢?原因既有私人也有公家因素。。公家原因是,部份教材,因為有簽合同,不能夠公開或移用他方,所以不能直接Copy過來啦。私人原因則是,有些概念和實際操作,會因為隨著時間增長而有所修正。所以,我每次寫文章,雖然大意相同,但是內文用字,編排都不盡相同。而且我覺得,這也是我能夠積累經驗和增加寫作樂趣的方法(這也顯得我是真正愛攝影的人。)。而每一次重新寫相關文章,我視為是『溫故知新』和鞏固既有觀念的最有效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得物有所用。日後我有機會的話,會就著對應的題材,再寫點什么的跟大家分享。PS。本文寫作,只志在分享和交流,攝影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對錯和方法,一切都是隨攝影人本身喜好而定,所以,百家百法,萬家萬技,才是攝影的真諦。個人的分享文章,也只是一家之言,提供其中一個可能性而矣。祝大家攝影快樂。
既然說過泥坑的Capture NX-D也有關於HSL的操作功能,我自然是有研究過和使用過的。。在NX-D中,這部份叫做LCH,其操作就有如下圖。是使用『駐錨』的概念來做『精確』顏色修正。不過,因為太過依賴『滑鼠操作』,所以在需要精確數值時,是比較難處理的,只能做到相約的數值,最大問題是,因為顏色分類太過精細了,導至往往容易點錯旁邊另外的色系!而且也不及Lightroom的直覺和馬上看到顏色變化。而我覺得最大問題是不能夠手動輸入精確數字——當用家用多了,自然心中就有精確的數值和習慣了。而NX-D這部份比Lightroom好的地方就是,在LCH的操作中,能夠顯示全色域360種色系,而且還是可以調整的!這相較Lightroom只有八色,實在是強太多了。如果NX-D加入如Lightroom般能夠輸入精確數值的功能的話,那NX-D簡直就是逆天了,就是收費我也有傾向購買的。(一如以前的Capture NX2我也是花錢購買的。)下面兩圖是NX-D的LCH操作示意圖。
『藩籬也不能阻擋的生命力』D500 + Sigma 18-300 OS HSM,M模式 + Auto-ISO,ISO1400 + f/8 + 1/320。這圖只是拍『靜物』,而且距離很近,為何我還要使用較高速的快門呢?原因是當時風力清勁,較高速的快門速度,有助凝結擺動中的樹物。值得一提的是,攝影中有所謂的『穩定式構圖』,意思就是指觀眾不會因為看到畫面中的線條而有『天快要塌下來』的感覺。。在沒有直線的內容之下,如何才能夠獲得『穩定』的構圖呢?以圖中為例,我就是適度的利用了鐵絲網中的『對稱形狀』,來獲得了『穩定』,讓觀眾看上去有『四平八穩』的感覺。這是我利用了矩形在人們心目中的既有印像,間接的完成了『穩定式構圖』。
飛禽花卉九份街景清大梅園宜蘭夜景Nikon FM3a, Fujicolor CA200, Carl Zeiss Planar T* 85mm f/1.4Nikon FM3a, Fujicolor CA200, Nikkor 50mm f/1.8DNikon FM3a, Fujicolor SUPERIA X-TRA 400, Nikkor AI-S 50mm f/1.4Nikon FM3a, AGFA APX 100 黑白底片, AI-S 50mm f/1.4夜櫻旅遊基隆港運動新竹豎琴橋人像加閃光升級成D810人像夜間拍攝合歡山銀河攝影棚棚拍平菁街櫻花Nikon Z7, FTZ, Nikkor 24mm f/2.8 AISNikon Z7 FTZ, Nikkor 35mm f/1.4GNikon Z7 FTZ, Nikkor 70-200mm f/2.8G VR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