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THE WORLD IS YOUR STUDIO: NIKON D3X

OMG~ 這篇不是一下能夠看完的
因為還在上班中~
只好先按按鈕先,下班回家後慢慢看!

Update~
我的按按鈕的權利被取消了,所以...

[加5分] <-- Click
Canon 紅色橡皮圈 10L ^_^
這篇文我覺得都已經有可以出版賣錢的實力了!

我們居然可以免費在線上拜讀,

這種文章不給5分我還是人嗎!?!
同樣的梗對剩鬥士只能用一次, 燃燒吧洨宇宙~
好文一篇!


D3X一開始就不是為一般人而設計,發表時候輕描淡寫,不過價錢倒還是讓人一堆討論熱血!

Nikon目前DSLR機種中,給媽媽家庭用有D40/D60簡易好襙作,給新手學習用有D90/D80畫質好便宜又大碗,想廉價高性能有D300/D700,專業愛好者有d3!

D3X只是為那些特殊需求的一群,,其優勢是在於具有相當畫質 高活動力與周邊支援,如D3X宣稱<THE WORLD IS YOUR STUDIO>,充分感受到那種可以隨所暢拍感覺。

他的解像力不必追求要和機背平等,因為那個價位差和物理差異不是同一等級!









回上面大大一下,老實說感光元件誰作誰設計,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重要是最後呈現結果表現!


像Espresso是完全不產咖啡的意大利發明,而日本太多東西都不是原創,但發展成果大家有目共睹?

真是專業到不行!(Y)

大之前的D3x介紹一樣都是經典好文!

讚!



-------其他感想分隔線-------

N24-70 表現得也太好了...用過應該就不會想碰副廠鏡了吧XDD

另外,相較之下,D3真是划算
(但我什麼時候才買得起...






(更正,我打錯人了XD)
http://www.flickr.com/people/yustudio/
有內容,夠專業
看這樣的文章真是享受
五分乖乖奉上
謝謝各位回應,
由於時間不足, 加上這種機型本來購買的人就不多,
業務用或有需要的也不會等所謂的開箱文, 通常一發表就直接跟店家預約,
因此, 當初也在考慮需不需要寫這種東西, 所以也不急的一點一點來,
只是要凸顯NIKON前後幾代機種在畫質上的變化, 至於機身性能的差異就不多贅述,
至於有提到D3X的CMOS為SONY研發還是NIKON研發?
個人覺得NIKON在這方面可能握有相當的技術或專利在才有辦法在"明確是SONY製造"的情況下,
大方公布是NIKON自行研發, TRANING, 且兩者在加上鏡頭後的最終畫質, 有段明顯的差距,
不過SONY自身的訂價就已經說明即使畫素類似, 但非同等級的產品, 在製造技術與質感上有落差在,
廠商本身的訂價可以嗅出相機本身的定位或等級, 即使如此,
個人倒是希望NIKON與SONY方面的合作可以更密切, 相機是看最終畫質,
就是雙方的技術合作, 在各大測試網站可大約看到D3X, D3, D700畫質評價盤據在前幾名的成果,
最近NIKON申請的相關感光元件專利, 或MX FORAMT規格的消息, 感覺NIKON目前考慮的不是有沒有能力完全自製CMOS, 而是在握有相當的技術力的條件下, 要不要如LEICA S般在高畫素機種上進軍更大片幅,
做這種決定要冒的風險可能比或是需不需要完全自製CMOS稍微大一點,
影響的不只CMOS還包括重新設計可對應的鏡頭系列, 最近SONY發表新型的"裏照面CMOS"若雙方願意技術交流 , 或許D3的下一代ISO100, 12800可以列入常用ISO中, 可再創造一次NIKON式的驚嘆號!!

有趣的是, 首次買相機被店員問: "冒昧的問一下, 請問您是業務用途還是?"
或許是量販店的自行調查,也許是NIKON的調查, 最近的不景氣, 全世界的數位相機市場的萎縮,
各廠牌多少都受到衝擊, 相較於前兩年的熱絡或密集的發表方式,
感覺短時間內, 可能相機的汰換周期會拉長, 或者延後發表, 不過, 稍微冷靜一下並非壞事,
畢竟可靠, 完成度高的產品才是消費者應該得到的品質,
這才是有用的文嘛!但沒辦法加分.....

不過看到中間出現那麼多台R35 GT-R~D3X頓時不算什麼了~有人要開箱嗎?R35~R35~R35.....
版大寫得太好了!
謝謝大大用力詳盡的分析
這才叫測試文嘛!!!(是為了對之前那一篇寫的不怎麼樣的作補救嗎?)
是否在為尚未公開的MX系統作伏筆
覺得 在最後面的論點
藏一步,很大的可能姓...
我想種田...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