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logy wrote:就我所知,STF並無...(恕刪) 此言差矣STF透過 T 光圈..可以無段控制前後散景的程度...原本光圈也可以作動..實質上就是雙光圈鏡頭....有機會的話...您應該用看看的個中奧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所羅門的惡夢666 wrote:此言差矣STF透過 ...(恕刪) 結果曾幾何時我也擁有STF了(苦笑)簡單的說STF是一顆特化散景柔美度的135/f2.8(以只有T4.5的入光量與手動對焦作為代價交換而得)原理是利用裡面的切趾鏡片打散掉原來散景可能會有的邊界線,讓影像的過渡更柔和平滑.T光圈的意義比較接近"盡量在不損害柔美散景的前題下控制入光量/散景"另一組A光圈就是正常的光圈,跟一般鏡頭沒兩樣.Minolta/SONY STF鏡只能運作在T與A兩種模式.T模式下轉動光圈環只會驅動T光圈,效用如前所說就是"盡量在不損害柔美散景的前題下控制入光量/散景"(雖然我想吐槽的是,都已經是等效f4.5起跳的低入光量了,何時才會需要繼續縮啊?)A模式下它就會變成一顆正常的135/f2.8(注意,實際入光量依然等效f4.5),光圈大小由機身控制,縮光圈就會縮光圈,一樣會景深變深與入光量減少.由於設計上T與A兩種模式的切換是共用一個光圈環,因此T與A模式不會同時存在.也就是說當T光圈運作時A光圈開到最大,A光圈運作時T光圈開到最大,不會有同時縮小的狀況.而以前用過105 DCNikon的DC鏡我的理解上是利用球差影像的疊合(前後移動)因此可以往前移(強化前散景)或往後移(強化後散景),DC環標示的是疊合程度(散景計量表?)當DC數值超過正在使用的光圈值時,會把球差強化到焦點上去,造成焦點處的影像變成柔焦效果.而對比起來其他三顆的Soft鏡(C,M,P各一顆)就是扣掉了前後微調球差能力的DC鏡.Soft模式一開直接球差疊上焦點做成柔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