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哈蘇收起來後去拍幾張的傢伙
那天的天氣看起來不差,比我第一次去的時好太多了(第一次去是整片灰的)
第一次去象山的情況:

不過我沒有要比賽,只是純粹記錄而已


再來一張模糊的


拍夜景有幾個地方要注意一下
1.確認你的腳架不會被風影響到
2.中柱能不升儘量不升
3.使用快門線,若沒有,最好使用自拍功能(除非你自認你按快門時絶對不會影響到機身和腳架)
4.光圈在8~11之間(最多人建議但也有人用很小的,請自行選擇)
5.若光圈很小,會導致快門要很久,有可能會有紫邊產生,需要設定除燥
6.搖黑卡,但這是在你取景範圍內有強光,或許還可以拼一下的作法
(反正就是一些廢話,每本書大多會跟你這樣講)
其他的就要靠你自己了,經驗值累積才是王道
像我拍夜景遇到的瓶頸就是圖放大一點看時都糊糊的,不論光圈大小,但白天感覺就沒這麼明顯
不知有沒有人可以幫我解惑
就像在底片機上,我們選用不同的色溫片或色溫校正濾鏡一樣的道理
也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當然,RAW的處理也是現代數位攝影的一個方向
尤其在天候不佳時,可提供略微寬廣的靈活度
個人偏好濃重些的調性,尤其在日夜交替,天空仍有餘暉的時間
加上略微偏移的色溫調整,增添一些華燈初上的氛圍
不好意思,也替樓主略為調整了圖片,見笑了!

可能
光圈縮太小
光線在通過小的孔徑時會發生擴散的繞射效應
所以光圈越小就會越明顯 縮到16以後 就會有感覺影響到畫質
況且數位有入塵的問題 光圈越小其實對數位不見得有利
穩定度也是一個問題
角架使用上 是先昇第二節 不夠再昇第三節 非到不行在昇中柱
要不然其實也蠻容易受到風或其他外因影響而晃動
盡量使用快門線 或遙控器 還有反光鏡鎖定功能 都是減少晃動的方法
另外 如果看起來不怎麼美的景 可能拍出來就是這樣了
如果你是跟大部分藝廊相簿上面的超級大作比 那一定會失望的
除了那些作者拍的本身功力以外 當時的情景大概都是一年只出現1.2次的大景
在加上後製處理(或多或少都會有 程度上不同而已)才會出現那樣美圖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