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D700可以裝non-ai的老鏡嗎

coldfish wrote:
不...CANON的...(恕刪)

您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
請把您轉接上Canon的轉接鏡頭縮小光圈看看,光圈葉片不是跟著收小了嗎?這就是差異所在.
簡要的說在轉接上光圈是不受任何控制的,一顆50/f1.4若在f1.4時Canon會把他當做"最大光圈f1.4的鏡頭"來測光,當收到f4時會把他當做"最大光圈f4的鏡頭"來測光,當收到f16時會把他當做"最大光圈f16的鏡頭"來測光.
不存在Ai系統那種"推測測光"的問題.

而Nikon F接環從一開始設計上就是全開光圈對焦與測光,Auto,Ai與CPU都只是為了傳遞光圈資訊存在的而已.
當一顆不具有CPU測光的鏡頭(例如Ai鏡)裝上只有CPU的機身時.一裝上光圈隨即會被推開到最大(不論光圈檔為為何),假若此時像Canon那樣不論條件的把測光表開啓,測光會測到最大光圈的亮度,但拍攝時光圈依然會收小到光圈環設定的光圈.
因此假設這種狀況下一顆f1.4裝上機身.
光圈調在f1.4,測光會測到f1.4時的亮度,拍攝使用f1.4的光圈,曝光正常.
光圈調在f2.8,測光會測到f1.4時的亮度,拍攝使用f2.8的光圈,曝光Under2格.
光圈調在f5.6,測光會測到f1.4時的亮度,拍攝使用f5.6的光圈,曝光Under4格.
也就是除了最大光圈那級以外只要您收多少光圈就Under幾格,何解?
因為機身沒有Ai機構去知道光圈收小多少來相對應的調整機身快門速度.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這個問題若是在Nikon轉接的場合(例如轉接M42)就不會存在.
此時會變的跟Canon一樣,被轉接的鏡頭光圈完全不受控制,轉多少小多少,測光系統照測就是.
那這個有意思在哪呢?
試想看看若您是Nikon的話,您敢把測光表像Canon這樣全部不受限的打開,然後宣佈"這些沒有Ai/Auto測光的機種除了裝Nikon原廠鏡頭會測光錯誤以外,轉接其他鏡頭都會正常喔~"
然後就會導致一堆不懂的人還是裝上Ai鏡拍,測光還是狂錯,然後狂打客服電話...

原廠想想還是鎖起來好了...

Nikon類似的這種問題其實有解:
Nikon的做法:
把機身裝上Ai機構來完整支援.

一樣有這種困擾的Pentax的做法:
設計一顆按鍵,每次拍攝前押它一下就會執行景深御覽(自動收光圈)+AEL,這樣就能取得正確曝光值了.
不過記得拍每張前都得壓一下,不然下張測光對不對很難講....我的經驗是,要不是看在Pentax無論多低價的機種都有(這種方法的)測光,還是Nikon那種完整配套的方案比較好,只要裝上按快門就好了,不用每次都要記得壓那顆鈕..
只要你知道, 相機在最大光圈下測光, 拍照瞬間才縮光圈這種方法, 是所有SLR相機自70年代以後都共通的常態方法.

而SLR相機不知道鏡頭的光圈為何, 只能在任何光圈下測它的實際進光量, 這不然就是70年代以前的老方法, 或是現代相機接上他牌鏡頭後的方法. 就這樣子!
您所說的
”簡要的說在轉接上光圈是不受任何控制的,一顆50/f1.4若在f1.4時Canon會把他當做"最大光圈f1.4的鏡頭"來測光,當收到f4時會把他當做"最大光圈f4的鏡頭"來測光,當收到f16時會把他當做"最大光圈f16的鏡頭"來測光.”

這意思能明瞭,其實小弟要表達的很簡單,CANON的測光,完全的跟鏡頭是完全無溝通的(指接異廠鏡頭),
並不曉得鏡頭是什麼光圈,鏡頭縮了光圈(是真的縮了,若在NIKON機身上縮光圈,
光圈當下其實並沒有縮,但測光顯示快門值就已改變了,等拍下去時才會縮,並套用縮的快門值),
但是卻可以在任何光圈下正確測光,所以才感到方便,也才說CANON是真的看亮度測光。

只是覺得,這方便多了,如果N低階也可以如此,就不需要花到3萬元以上的中階機種
coldfish wrote:
只是覺得,這方便多了,如果N低階也可以如此,就不需要花到3萬元以上的中階機種...(恕刪)

"裝上鏡頭開光圈"與"拍攝時收光圈"
這兩個動作在Nikon F接環上是機械式的動作(就算是無光圈環的G鏡亦然),算是Nikon F接環的機械規範之一(從1962年Nikon F接環出現時就有的東西).
要是去掉了這兩項東西以及所需的機械結構,這些低階機就不算是使用Nikon F接環,對所有的鏡頭相容性都會出問題,因為幾乎所有的Nikon F接環鏡頭都是依Nikon F接環規範設計的,缺乏相關光圈收放控制結構的機身將無法使用正常的開光圈對焦與拍攝收光圈功能.

對於使用全電子化,完全拋棄機械結構的EOS接環的您很難理解吧?
小弟是N用戶,是D200用戶~ 
最近才敗了台400D來玩..來轉接老鏡

小弟想講的重點是:400D的好處就是,任何光圈都測光,覺得好用...
您所提的NIKON的規格如何,連動狀況是如何,這我都清楚,
只是覺得,很簡單的,今天別家的機種不需連動裝置,都可以測光,為何N低階機身不行呢?

低階機身也只要學CANON看光測光,不依賴連動杆,老鏡也照樣用

重點在於”連動機械”與”測光” 並不必要是同在的
CANON就不用了,NIKON也一定辦得到,只是現在NIKON搞分級,
所以樓主想用NON-AI鏡,不想破壞鏡頭又想測光->最佳SOLUTION->CANON
coldfish wrote:
小弟是N用戶,是D2...(恕刪)

就跟鏡頭光圈環的存在與否是一樣的問題.
錢,成本,一個系統的進步
Ai機構的存在是要增加成本且拖慢整個系統進化腳步的,僅此而已.
coldfish wrote:
所以樓主想用NON-AI鏡,不想破壞鏡頭又想測光->最佳SOLUTION->CANON


其實樓主也才兩顆Non-AI鏡而已, 其它的都是AI鏡. Non-AI改成AI很多修理商會做, 成本也不高,台幣幾千元以內可解決. 改成AI後放在A700上面測光有許多比Canon機身更多的好處. (樓主說他想要全幅, 不想買APS機身):

1. 在最大光圈下測光, 肉眼對焦容易許多, SPD電眼也會相對較準.
2. 輸入鏡頭資料後, 矩陣, 中央重點, 和點測光都可以. 若放在Canon上就無法矩陣測光.
3. 只要能矩陣測光, 在Nikon上就可以作 iTTL閃燈曝光. 在Canon上的話就無法E-TTL II測光, 閃燈準度就差了一截!
4. 只要輸入鏡頭資料, D700的韌體就可以根據鏡頭資料加以影像最佳化.

因此, Non-AI改成AI所費不多, 但好處卻是多多!

喜歡玩N手動鏡的朋友,真的不用拘泥於自家機身,
今天如果N低階便宜機身能像C一樣看光測光,那大家都歡喜.. 只可惜NIKON不是。

玩手動鏡:
用自家機身的好處差別僅在於:當你縮轉光圈時,它仍會幫你卡在最大光圈,
觀景窗不會變暗,再幫你表算出快門值,拍下去的瞬間,才縮光圈。
這是實用上最大差異,當然還會在EXIF裡會記錄,不過你也得自己輸入

用CANON的,就是當你縮轉光圈時,鏡頭光圈是真的縮了,但是機身隨光測光,
一點使用上的問題也不會有,同時低階一萬元的機種就可,想經濟省錢,不失好的選擇。
尤其對於想使用NON-AI老鏡,且要有測光功能機身的朋友,實在不需要花大筆鈔票3~4萬,
才求得了測光功能,卻還得破壞鏡頭..

對品牌沒什麼好忠誠的,要對自己口袋裡的小朋友忠誠..
科技在進步,400D拍出來就比D200還漂亮,同時400D的ISO800比
D200的ISO400還好..

當然若有其他需求,像AF、全幅等,就看個人需求,就多方面考慮,小弟也只是提出一個方案
coldfish wrote:
一點使用上的問題也不會有,同時低階一萬元的機種就可,想經濟省錢,不失好的選擇。...(恕刪)

此言差矣,收到f8或16直接套測光值拍看看.
別說對焦問題,就算有裝合焦晶片騙過機身啓動矩陣測光,這樣測出來的測光也不見得是對的,轉接後測光需要補償已經是常識,至於該補多少則是各自看情況了(應該說用矩陣測光其實錯更大的機率更高,至於點測光嘛..).

轉接經驗上來說有機會請務必試試P-6那顆Pentacon 50/f4並請懇請告訴我結果.
之前轉接上645全開光圈光點測光誤差就達3格以上(Under),更別說收光圈之後了,到現在我也很好奇原因到底是為何..
您提供的經驗很寶貴 
呵呵,只是小弟並沒有玩到那麼多的鏡.. 小弟拍照也很少縮F8、16的
真的要挑毛病,當然挑不完,但要看你實用上常不常用,測光本來就是參考用的,這本來就應有體認,
數位化後,LCD預覽不就超方便? 太暗就再補EV囉,這也沒有使用上的問題
器材是死的,測光系統也是用資料庫統計的,最後的曝光是不是你要的..
-> LCD  數位化後,最大的恩典!

小弟拍照都是看LCD測光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