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sqq wrote:是蠻想看看DX鏡在全...(恕刪) 我可以再提供Nikkor 18-200 VR跟Sigma 30mm F1.4的效果,不過同樣,得等週末至於韌體裡面設定裁切個人認為意義不大,還不如直接在Photoshop裡設定批次檔用電腦後製作,效率比較呢!。
james927 wrote:期待樓主的D700+Nikkor 18-200 VR的超尷尬測試~~不知道有沒有魚眼的測試?...(恕刪) 不好意思,週末時興高采烈地帶著新玩具跑出門拍照時,還是偷懶地帶了17-55 F2.8出門,忘記帶其他傢私,所以食言了改天有空時再補上至於魚眼鏡,很尷尬,還沒機會買下這種不知啥時才用得到的鏡頭,有人願意贊助一支來試試的嗎?隨手奉上一張隨手在基隆港邊拍到的照片,F2.8,1/30s用ISO1600拍的。由於拍攝地點的港邊有鐵絲工程圍欄擋著,所以我是用LiveView模式把相機舉在頭頂亂拍,雖然之前一直都覺得LiveView模式在DSLR上有點畫蛇添足之感,但此時遇到就不得不承認,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那種關鍵差異.........(照片有用D-Lighting調過亮度,進Photoshop與PhotoPaint縮過兩次圖。基本上照片只是保留記憶用、自己看了心情好的,希望不會有無後製魔人跑來挑剔我修圖作弊)
raykile wrote:請問有任何不便的地方嗎?...(恕刪) 當然有,每張照片都要人力後製作進行裁切,這點很傷手力呀(因為照FX模式或多或少可以保留多一點點的可用畫面,捨不得直接用DX格式把周圍畫素砍掉..........)
raykile wrote:而且用FX模式觀景窗應該是最大的吧但是焦段差不多也只能用26-55mm吧...(恕刪) 不不不,如同前面提過的,無論是FX還是DX模式,觀景窗中看到的畫面都一樣大差別只在DX模式時多一個讓你知道DX範圍到哪裡的長方框而已(感覺有點像是以前用複眼相機的觀景窗感覺)以17-55mm F2.8來說,其實全焦段都可以用,只是得依照暗角嚴重的程度作適度的裁切而已。不過如果拍照時使用FX格式自己回家用電腦裁切,就會發現縱使是17mm端成像圈最嚴重的狀態之下,裁出可以用的面積仍然比DX格式大一點(焦距越遠,裁完後的可用面積越大),所以我才會自找麻煩地故意拍了FX格式回來後處裡。
SElephant wrote:不不不,如同前面提過...(恕刪) 了解這樣以後就不用煩惱鏡頭會有啥不便了DX下500萬畫素我覺得OK啦,何況也可以用FX裁切還更廣,畢竟很少有螢幕塞得下原圖大小的本來比較擔心DX觀景窗會變小,經過SElephant兄的說明,問題也解決了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我用一張圖來示意我要表達的『FX手修比DX自動裁切保留面積大』的概念參考圖片,這是一張拿17-55 F2.8用FX模式在17mm狀態下照的最廣角照片,為了讓成像圈陰影最嚴重化,我故意裝上了遮光罩,所以怪怪的花型陰影跑出來了將照好的照片(FX原圖是4256 x 2832 px)拿到PhotoShop中,根據個人主觀的判斷把受到遮光罩影響的陰影完全去除,可以得到淡藍色方框範圍內的照片。相比之下,淡紫色框內才是真正的DX裁切範圍(2784 x 1848 px),可以見到雖然只是多了一小圈,但FX手裁還是比DX自動裁多了一點點的畫素。更不用說如果我把遮光罩拿掉、焦距不要用最短端拍,那麼剩下的有效畫面一定比此處的藍框還多。雖然這還是沒有真正使用FX鏡頭來拍照來得一勞永逸,但在預算有限上不了24-70 F2.8的前提下,已經是將現有的設備組合作最有效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