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Nikon Z fc 正式公布(Hands-On Preview)

elfwong wrote:
若是Z mount個(恕刪)

我也覺得Z卡口做復古造型有這難處。
elfwong wrote:
若是Z mount
個人只能猜測
這圖應"非正確的"

因為Z mount 直徑非常大
造成機身因Z mount 外緣而隆起, 還高於機身兩端的高度

Z6,Z7軍艦部底部連接到的機身頂部
為"圓弧狀"部分

Z mount 要做復古版
機身高度勢必要比Z6,Z7的水平頂部還高(不含軍艦部的機身平均高度要接近D750或D850)
但這又違背輕小化的潮流(APSC更注重輕小)

Z mount 要做復古版
機身頂部的圓弧必定會跑出來
這就會不好看了
也沒有了FM2 或F2的平坦頂部

故個人不看好Z mount復古版
尤其是APSC
加上那伸縮筒式的 鏡尾粗, 鏡前細鏡頭,
耐看度實在難追上 FUJIFILM APSC+18-55 f2.8-4
除非Nikon APSC無反改用F mount (無法相容到DSLR Fount 機身)
因為卡口小
外型就很好設計成復古版
個人實在不看好其外型
我還是乖乖用Df好了

我也覺得圖怪怪的。卡口跟熱靴的比例來看,不太像是Z卡口。而且機身厚度幾乎只有Z6的2/3不到,加上沒有握把,續航力可能不會太好看。

Z mount很大一個,要做復古設計會有很大挑戰。而且Z鏡外型設計簡潔,跟復古機身會有些差距。

不過若要做復古機的話,我覺得做成全幅然後用Z5的規格性能去做會比較好。一來有市場區隔二來以全幅為主的Z鏡會比較有利。
Hayashi-Kiyoshi wrote:
我也覺得圖怪怪的。卡(恕刪)

稍微把左右二張合成一下
跟D780對比

與Z50對比

看起來應該是比較接近F mount
另外整個機頂的配置
像是FM2的復刻數位版
美呆了
Z環確實大,但還沒有到FM2(肩高)裝不進的程度。

請看,這是Z/F的比較,F環外徑幾乎就是Z環內徑,也就是在F環外面再加一圈(環的寬度)就是Z環。

(圖取自寫真迷網站)

FM(2)接環按比例加大一圈,也不至於超過肩線高度,只是會像各台Z機那樣,接環外圈黑色部分擠進軍艦部下方就是。
MattAnt wrote:
有幾個人把F DX 鏡頭一直留到現在?(就算有都很渣),Z DX 又沒幾個鏡頭


也許會像Df當初那樣,出一支銀版的Z鏡,其他就"各顯神通、各自表述"~~透FTZ的手動對焦支援加強一些,無論用AI鏡可以有合焦指示(箭頭),或者觀景窗10倍放大對焦操作方便一些,懷舊迷就可以玩得很開心了。

之後,又會像擁戴Df一樣愛護它 (Df剛出來時不也被罵很慘嗎)

手動鏡時代鴉鴉烏的畫質,可能正是採用APC-S的精髓所在--裁切中央、畫素2000萬不能再高了
想要新接環又想要有舊接環的外型是不是太強人所難了
veex wrote:
稍微把左右二張合成一(恕刪)


感謝大大的有圖有真相。

若真的是F Mount的話,那可能是幾年前開發Z mount時的一種沒被採用的設計吧(F mount口徑的無反)。

從Z50來看,這個應該不會問市吧。
carl3104 wrote:
想要新接環又想要有舊(恕刪)


所以,個人私以為,若果真的沒法子設計得很完整,倒不如:
1. 直接機鏡一體,像x100V 或RX2 那種。
2. 反正也沒幾個Z DX 口,放棄直接躺平,機身交待好復古後吃135 的鏡就好了,傍門左道天工自動環搭M 鏡精緻得很,還能推舊F 鏡。

不然還不如不出好了,留點產能給z7ii....免得一貨難求。
jenhoxen wrote:
也許會像Df當初那樣(恕刪)



乳摸是有提到會搭配一顆28或是35的專有KIT鏡

不過我想也是會很多人拿出老鏡來搭配

這樣整體的味道才會出來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接口像sony那樣做點直線或平口就可以縮小體積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