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乳摸】Nikon Z6/Z7的下一代可能會在10月揭曉

第1146次委員會議 wrote:
納智捷 車子一堆先進(恕刪)


就跟你說, 沒你想像中那麼差
而且是兩年前的機器了
要噴都等到下一代出來仍然不行再噴
如果仍是老樣子, 我也會一起噴下去
lml640707 wrote:
Nikon一開始用Z6/Z7和後來的Z5這種方式對不同市場區格的機種命名
幾乎可以肯定未來旗艦機會叫Z9
(望向隔壁家的A9.....)
而用Mark2的方式命名次代機應該也是不可免的


這樣不知道是有所改變,還是隨波逐流。

完全放棄在底片機與DSLR時期的命名方式。
lml640707 wrote:
“同系列”用Mark2/3/4命名最有名的應該是20世紀後期的Contax單眼RTS系列,還有口袋機TVS系列,T系列我還是當它是數字疊加(同理萊卡的M系列,Nikon F系列,奧巴的OM和XA系列也視為數字疊加)。Pantax沒在135相機用這種方式命名,倒是用在中幅的645和67上。


這樣就沒有哪個成系列的命名不是數字疊加了

D700(低解析+快速反應/準專業)→沒有後繼型
D800→810→850(只是一次跳十號或幾十號)

D70→D80→D90(每次跳10號)
D50→D40(配合產品政策減規減號)

D7000→7100→7200→7500 (一次加100或幾百號)

D750→780(一次加30號)
aston wrote:
這樣不知道是有所改變,還是隨波逐流。
完全放棄在底片機與DSLR時期的命名方式。


或許是在新世代業界生態中的不得不然,現在的趨勢是迭代快速、共用模具降低成本,一個殼型只要沒大問題或大爆發會一直沿用,這樣以1.2.3...代命名是最輕省又有明確的方式。
Z6 & Z7第二代不管是Z6II、Z7II或Z6s或Z7s
除了樓主說的幾樣改進外
一、更期待Z6、Z7第二代把原生ISO更推高一級--各為102400和51200
  讓在低光源拍攝使用高ISO時有更純淨的表現
  說實在的現在Z7的ISO開到1600的顆粒感放大看真的不太優..........
二、更好的白平衡調校,尤其是Z7的黃,在後期時真的不好搞
三、把M 模式可延展至 900 秒,這點D780都有了Z系列的新機一直沒看到,這樣Z系列的螢幕觸控快門在長曝時更好用
四、CFExperss卡糟維持和XQD卡共用

說實在的超過5,000萬畫素的135相機,沒有太大的意義
感光原件的相素密度是老鏡的殺手,素質不良的老鏡只要縮光圈,畫質就GG了
要那麼大的畫素,只有直上貴森森的中畫幅相機
PT-教士 wrote:
如果只是小小提升一下(恕刪)


我也同意, Nikon不用Mark什麼的標示就最好了, mark有點多餘, II就是II, 不用刻意mark
lu_steed wrote:
Z6 & Z7第二代...(恕刪)


5000-6000萬像素只要維持同樣的感光純淨度
還是用途很高的

老鏡本來就只要2000像素就夠用了
但新的鏡頭解析力應該都是以5000萬以上像素為目標設計的
像素高才能有價值
Nikon臉書上已經公布發布日期
名稱是Z6 II,7 II

gregt wrote:
5000-6000萬(恕刪)


1.8是1億
1.2是1.5億
我想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jenhoxen wrote:
是CFexpress(恕刪)


抱歉抱歉 看錯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