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尼康z7是不是真的挺香的??


cyskyhi01 wrote:
或許感光元件差不多...(恕刪)


是喔 Nikon 什麼時候可以有一隻可以手焦的 STF 阿!
靠.. 光學能力怎麼這麼弱....
CP-9 wrote:是喔 Nikon 什麼時候可以有一隻可以手焦的 STF 阿!
靠.. 光學能力怎麼這麼弱.... ...(恕刪)

能很幸運的拍到飛碟雲的大大
(雖然那張的構圖在您的生涯裡也不算頂級,但飛碟雲在台灣要拍到也確實不易)
您大力推崇的手焦 STF,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媚力?
您能在實拍照當中,為 N 粉好好的說明它的特色嗎?
因為 N 粉都不是很聰明,所以要麻煩您在照片上,再特別畫圖說明…
因為轉接環一出,N 粉也是有機會玩到此鏡頭…

Z7 是不是真的挺香?反正不是我的菜,也不做評論…
但 Z 鏡屬於電影鏡的設計方式,
所以在攝影方面,可固定住攝影焦距而不因轉動而改變
且呼吸現象又小
所以要出一支 STF 可能要慢慢等

希望大大在介紹這支鏡頭特性時,
千萬不要拿電動的圖片來講解…
要不然千萬同胞會暈倒…
相信幸運拍到飛碟雲的大大
這對您只是小菜一碟…
最好是貼在 flickr 上可看到相機資訊…

喔!對了,要先給掌聲,啪啪啪…
(01 沒掌聲圖)

cyskyhi01 wrote:
Sony做了無反5年, 都沒有突出的鏡頭, Nikon有一支f/0.95作招牌, Canon也有28-70 f/2, 證明Sony的光學力遠不及Nikon及Canon...(恕刪)


我只從機身和鏡頭群以及開放性的選擇可以確定

SONY的商業能力遠高於CN兩家

技術力? Nikon蹲了這麼久 端出一個落後人家兩代road map的Z7

Canon 則是拿來給Nikon粉安慰 "至少Z7比EOS R好太多了"的產品

技術力好? 你在說什麼啊
cyskyhi01 wrote:
畫質初步來看Z6 /...(恕刪)

完全威脅的程度?我怎麼看不出來?那一項性能威脅sony?價錢嗎?
說的跟真的一樣....
論畫質說實在現代鏡跟cmos表現大同小異,說不上誰好誰壞,但論續航、對焦、卡槽、鏡頭群 Z7完敗!到底威脅到誰?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能很幸運的拍到飛碟雲的大大
(雖然那張的構圖在您的生涯裡也不算頂級,但飛碟雲在台灣要拍到也確實不易)
您大力推崇的手焦 STF,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媚力?
您能在實拍照當中,為 N 粉好好的說明它的特色嗎?


STF 的特色快 20 年前的網頁就有圖文並茂地介紹了,
2011 年 01 就有貼圖專版,
前幾年都還有 01 駐站攝影師專門寫報告的東西你來問我他有什麼特色......
你是手懶不 google?
還是你特別想看我拍的照片?

cyskyhi01 wrote:
Sony做了無反5年, 都沒有突出的鏡頭, Nikon有一支f/0.95作招牌, Canon也有28-70 f/2, 證明Sony的光學力遠不及Nikon及Canon


阿不然 f/0.95 是有什麼特別的魅力?
這樣好了你這麼愛扯實拍照,
你來一張 f/0.95 的魅力照,
我就回應你一張 STF 的.
既然 f/0.95 先提到,
你先開始吧!

飛碟雲很怎麼嗎?
我家後院就有啦,
我昨天就貼出來了.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5749004&p=5#72563761

CP-9 wrote:
是喔 Nikon 什麼時候可以有一隻可以手焦的 STF 阿!
靠.. 光學能力怎麼這麼弱.......(恕刪)

器材在人手的運用,真的不分器材的好壞,
只在運用到恰當的地方與時機
我也不是 Nikon 的什麼代言人
也不會這麼的嗆 Sony
文章大大即然提到 Nikon 光學能力這麼弱
想必大大對手焦 STF 有特別見解
個人木眼,向來只玩焦段,玩鏡頭特性
來 01 的目的,是看著別人發揮出器材的極限
學習著自己不懂的事物
您連自己手上的 STF 特性都無法明確的解說了
還要我自己找來看,那怎麼評論光學呢?

diffusionless大大就很仔細的評論每支鏡頭
讓不懂的人懂的它的特點在哪

crossmatch大大就很仔細的說明色彩學
讓正統色彩概念灌輸每個不懂的人

N 家的每位前輩都將器材特性展現於前
是我們 N 家人的幸福,有個容易參考的指標

Z鏡系列是以拍攝影片為主的設計概念
您看不懂,我也沒辦法…
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再回覆您的文章
Z7 反正不是我的菜,等它再完備後,再考慮…
==========================================
重頭看一遍終於了解您在嗆誰了,
真是抱歉,直接看後面疑問就一大堆…
Sony 好歹也吃下 Minolta 的市場,也有蔡司的加持,有一定光學水準…
您們繼續吵…
只是路過看熱鬧…

c230 wrote:
你一直用這套說法在...(恕刪)


這家夥就是在各相機版胡説八道黑索尼,別把他的話當真啦。
c230 wrote:
你一直用這套說法在...(恕刪)

他的說法我保留 我沒用過R3和M5
但高畫素機子確實ISO過1600顆粒就會很明顯
2400萬像素過1600就會有顆粒感
網路有些網站會有相機ISO測試
例如D4S和Z6沒差多少
可是很奇怪 例如我用D4S實拍 ISO用到6400-10000之間放大幾乎沒什顆粒
但網路上FLICK別人貼的Z6照 800-3200放大顆粒感很明顯(是修圖+EV嗎???)
....................................................................

別人會說高畫素機子畫質和解像力好 我只認同 ISO到1600時 高畫素機子好
當ISO超過1600時 實拍照很奇怪低畫素機子就是比較扎實 就算高畫素縮圖也一樣
我規列幾個原因
1.低畫素相機安全快門低 所以可以用較低快門
2.低畫素相機高ISO時 解像力衰退少 可以放心用高ISO 拉高快門或是光圈
3.高畫素每次拍攝都會擔心安全快門 所以反而一直拉高快門 開大光圈
結論 低畫素相機在手持夜拍時 可以用較低快門 較高ISO(ISO衰退少反而不太影響畫質) 和縮光圈拍(增加邊緣像力)
所以夜拍時低畫素相機反而比高畫素相機扎實多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您連自己手上的 STF 特性都無法明確的解說了
還要我自己找來看,那怎麼評論光學呢?


我沒有不能解說阿,
不懂又不去查資料的是你啊,
已經快有 20 年文獻的東西你怎麼不先去查資料?
不然你去查一下,
你拿出你查到的實例,
講明白說清楚你哪裡看不懂, 不理解,
我再好好跟你解釋!

別懶,
乖! 去好好做功課先.
有 快 20 年的歷史文獻可以給你查詢.

是你要跟我求教,
我沒跟你收教學費用,
但你至少要做好基本的搜尋阿!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我也不是 Nikon 的什麼代言人
也不會這麼的嗆 Sony


所以我一開始就沒再回你啊,
我在回另外那位說 nikon 有 f/0.95 就領先的那位,
是你自己要跳出來不做功課還扯什麼飛碟的.

我沒有說你是 nikon 代言人阿,
但你自己不要亂對號入座.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diffusionless大大就很仔細的評論每支鏡頭
讓不懂的人懂的它的特點在哪

crossmatch大大就很仔細的說明色彩學
讓正統色彩概念灌輸每個不懂的人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沒有開始寫鏡頭使用論文,
不可以發表意見嗎?
那你的論文在哪?

你連自己查有差不多 20 年的文獻都不肯,
好意思要求有先發表論文才可以發言?
其實怎麼不買來或借來試試,一堆紙上談兵的
喜歡sony就去買不就好,上面回應的,大多都沒有Z7,單看數據就成專家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