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新舊DSLR的差異?

dormcat wrote:
從樓主拍照的參數(F4.8 1/1000 ISO:800)看來,應該對於這三者的組合也還不太熟悉,否則拍攝白天風景且不需要凝結動作的前提下,實在沒必要把 ISO 開到 800、快門開到 1/1000";就算直接用 D70 最低原生 ISO 200、光圈不變,也可得到 1/250" 的快門,沒有手震的疑慮,甚至還有再放慢快門以提升畫面整體亮度(見下段)。...(恕刪)

樓主照片看來是車上對著窗戶外拍的結果~
若考慮行進中的車速,快門1/1000其實並不奇怪~
老窯0322 wrote:
不過此一照片小弟有一個疑問是 這張照片應該屬於上方部分是過度曝光所致影響畫面看起來很亮

但實際上已經是傍晚的時候了 可是仍屬於 "中間隆起的小山坡"類型

這樣子是代表這張照片是較準確的 還是其實是過度曝光呢?

這是時候降-ev的情況嗎...(恕刪)

不清楚你在講哪張照片(首頁第一張?)
(你敘述的情況與板上有貼上的照片兜不起來...)

有關直方圖,它只是你的照片明暗分佈的狀態,沒有什麼準確不準確,正不正確的~

實際照片過曝也好,過暗也罷~
端看你要的是什麼~(譬如拍剪影,拍星空...)
有時後畫面同時有超亮與超暗的部分並不奇怪,不能說這樣的曝光是一定不準確或是不好...
而所有的明暗分佈均勻,也不見得代表這張照片的曝光就是好的,可能反而會是一張平淡的照片...


至於+-ev,這是在非M模式下才需要自己外加的,熟悉M模式手動調整ISO/快門/光圈的話,
基本上你不需要去管什麼+-ev(一般相機,M模式下也不能+-ev...)
樓主你就用控制變因的方法練習拍

半年後弄清楚照像的原理後

再考慮新機器有什麼不同

lfjadsflk wrote:
不清楚你在講哪張照...(恕刪)


抱歉抱歉~~

剛剛補上了!
在第三頁 !
老窯0322 wrote:
印象中看圖示如果偏左 是屬於比較暗的照片 而偏右會曝光較嚴重

最好的是呈現 中間隆起的小山坡


不過此一照片小弟有一個疑問是 這張照片應該屬於上方部分是過度曝光所致影響畫面看起來很亮

但實際上已經是傍晚的時候了 可是仍屬於 "中間隆起的小山坡"類型

這樣子是代表這張照片是較準確的 還是其實是過度曝光呢?

這是時候降-ev的情況嗎...(恕刪)

就結論來說:是的~

但是
直方圖只是一張照片的亮暗分佈圖,沒有所謂"最好的直方圖狀態"這種標準~

你這張照片,我看起來會覺得過曝了,
但那是因為我知道它其實是黃昏的照片(而且我不喜歡這種照片亮度太高導致看起來霧霧的照片),
你不說它其實已是黃昏,我又怎知道這不會是烈陽下拍的?
如果這是一張烈陽下的照片,就算亮度這般高也很正常,說不定攝影者只是想要拍出現場實際亮度...
所以,有沒有過曝,標準是攝影者自己定的,每張照片的標準也會不同~

我建議一般人其實不用太在意直方圖表現,
直接在你腦海裡想像你希望的亮度,再靠相機設定的組合去調整照片亮度就對了~

除非是要拍護照大頭照或是商攝那種標準要求比較明確的,看直方圖才比較有實質的參考意義...
老窯0322 wrote:
但實際上已經是傍晚的時候了 可是仍屬於 "中間隆起的小山坡"類型

所以說樓主你還是沒搞清楚相機測光的原理啊。

在同樣的場景環境光下,你拿相機設成A模式(光圈先決),固定住ISO與光圈,然後分別對準一張白紙,一張淺灰紙,一張深灰紙測光(紙張務必要填滿整個畫面),三張拍出來的都會是一樣的亮度:直方圖只在中間有個尖銳的峰值,三張照片的參數只有快門速不同。
(用S模式與P模式理論上也會得到一樣的效果,但由於鏡頭的光圈通常只有八格,快門簾卻有18~19格,而P模式則會讓光圈與快門隨著程式斜線亂跳,故在進行類似的測試時用A模式更容易控制變因)

同理,相機並不知道你想拍出的場景究竟是中午還是傍晚(搞不好有朝一日會有相機能從GPS與當地時間去判斷「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曝光值與白平衡),所以自動曝光不論是中午還是傍晚都會儘量把畫面的亮度安排成「中間隆起的小山坡」;如果你對相機這樣的判斷感到不滿意,那你就必須自己對它進行修改,可以是加減EV,也可以用M模式手動曝光。

不過如果樓主你想要的是上面紅字的效果,那我建議你去買台標榜拍照很好看的手機會比較實際一點。

老窯0322 wrote:
這是分布圖 原始圖檔 上傳不上來~

樓主你也沒有合適的看圖/截圖程式嗎?只能用手機對著相機的螢幕翻拍?
我在29樓用的是 FastStone Image Viewer,免費軟體,功能相當完善


lfjadsflk wrote:
若考慮行進中的車速,快門1/1000其實並不奇怪~

D70 原來還有能偵測出相機是否位於移動中的車輛上的功能啊?想必是隱藏了什麼外星科技

lfjadsflk wrote:
我建議一般人其實不用太在意直方圖表現,
直接在你腦海裡想像你希望的亮度,再靠相機設定的組合去調整照片亮度就對了~

因為樓主在一樓說「外面看起來很亮 但拍出來感覺像是陰天」,所以我才會秀出直方圖,告訴他還有加EV的空間。
當然在數位時代可以多拍幾張,甚至用包圍曝光一口氣拍個三張、五張、七張,或是全部拍RAW後再倚靠RAW較大的寬容度在電腦上慢慢調整,但這樣就永遠是在靠「矇」的。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老窯0322 wrote:
沒想到這麼多前輩願...(恕刪)


我覺得你先搞懂快門、光圈、iso、曝光補償,
然後把下面這篇看完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619430,
再來問大家會比較好。

不然D70你根本沒辦法用上手,直接買新機比較好。
老窯0322 wrote:
所以想問是否使用太舊的機型也有可能沒有辦法像現在較新的款式可以拍出色彩以及線條跟畫素都比較清晰的圖片
...(恕刪)

你的舊機,性能雖已全面輸給新機
但是你的相機發色討好度,有可能贏過近幾年的新機,

因為你的相機感光元件是CCD,大約是10年前左右的機種
大約八九年前,各家相機才往CMOS發展

那時常討論CCD CMOS的比較

因為當時很多人不習慣CMOS的發色,感覺明顯退步
這幾年CMOS發色有長足進步

但是"有些拍攝環境下",CCD相機發色"討好度"(不是準確度), 有許多機會比近年CMOS好

CCD相機要有好的發揮, 光線一定要充足, 否則照片常慘不忍睹
一定光線好, 發色會更令人感動

放上CCD CMOS機的jpeg直出例圖, 看發色比較
發色的差異,不只CCD,CMOS本身差異,還有影像引擎的差異

我發現CCD相機時代的各家DSLR發色(如N家C家Pentax家)發色極類似,都很濃
跟自家後代CMOS相機反而差異大很多

CCD


CMOS


CCD D80照片, 除發色較濃郁外, "白色的部分是純白,沒有色偏"
CMOS照片(機型忘了), 較淡外, "白色的部份微偏黃",這是比較準的,因為下午拍攝
設定一樣,皆晴天WB

D80(CCD)照片發色比較有夏天的浪漫, 現在CMOS相機照片比較寫實
當然發色是主觀的,有人喜歡較寫實的照片,我是喜歡CCD,所以我一直留著D80

你的D70發色與D80幾乎一樣,這色彩能表達出夏天浪漫,白色完全沒色偏,就是純白,這味不錯!
有了現代機,偶爾看看CCD的夢幻照片會很感動

所以你該善用你的相機D70的CCD優勢, 挑大晴天去拍, 有機會拍出跟現代CMOS相機不一樣味道的精彩照片!
D70 在十多年前, 定位是專業級相機, 專業在當年的意思是, 相片要 RAW + 後制才有出色的效果.

因為 D70 是考慮後制為先, 所以測光會暗1/3 至 1/2 級, 其次是D70 所用的color curve 對比較低, 色會較灰. 以預留空間後制.

所以當年D70 + AFS 18-70 kit 如果不後制直出相, 被外間評為天下一大灰.

為應對D70 直出效果不討好, 當年網絡上流傳一大堆不同風格的color curve 可以Load 入 D70 內.

Nikon 是知道這些回響, 所以由D50 開始, 再劃分入門級DSLR, 入門級單反就換一條直出也可明鮮艷動人的color curve.

結果當年反過來D50 的直出發色比同期的D70S 更受外界歡迎.

你要釋放D70 的能力, 就要學懂後制. 不然用手機拍比D70 更討喜

手上沒找到D70 的舊相, 只找到幾張D70S 有後制的相. 鏡頭是AFS 70-200 2.8 VR (小黑五), 回看EXIF是2006 影的










老窯0322 wrote:
各位攝影前輩們大家...(恕刪)


感覺可加量2/3格,大白天的話ISO不用這麼高,設200,假設這景深跟銳利度你覺得OK,快門設1/160,應該會好不少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