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lash wrote:一定是我以前用的C...(恕刪) c家的等級壁壘分明對焦系統更是天差地遠.....1dx和以下相機的差別之大,真是嚇死人不像n家除了一些功能上的差別之外差別都不會很大,至少在精準度上來說,除了dx和fx的差別之外,其他的都還算有一貫性~
台灣有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只要爬爬網路、問問朋友就好像很懂了一樣例如:1.每次只要NBA打到冠軍賽,FB就會出現一堆好像平常就有在看球賽的人說三道四殊不知,可能連幾個球員的名字都念不出來2.每當有奧斯卡或什麼影展,也會出現一堆好像很懂電影自以為是電影人,殊不知,平常根本沒在關注,只是無謂的跟隨潮流假掰這就是所謂的跟風,很少會去實際了解再去發言話說遠了~~~哈哈回歸正題~我算是一個滿喜歡出國旅遊的人,其實在國外,用n家的人真的是頗多至少都還滿平均的,但在台灣可能因為c家行銷或流行,所以會看到一面倒的情況我覺得各家真的有各家的好,這種大戰也已經老掉牙了但身為一個知名論壇,真的必須要有中立的態度事實就是事實,真的不該用文字去包裝或婉轉批評各家商品在我眼裡,評測只是參考並不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至於網友的建議或回覆連參考價值都沒我在消費的選擇會比較頃向於實際去摸過玩過體驗過,絕對不會跟流行或聽朋友看網路!即使小惡魔有這種不中立現象,我也不以為然,這裡對我來說真的只是消遣但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好找資訊的網站這種不中立的現象真的是害人不淺,真希望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
4/29 拿到 D5/500, 當天搭配 N856 試拍了一些照片, 我個人認為 Canon 的 1Dx MKII 好不好? 跟 D5 比起來誰強? 都不是我在意的, 我在意的是 D5/500 是否符合我的期待?D5 使用的心得是強悍到不行的機身設計, 搭 856 還縮光圈到 F8, 畫質就是一個破表的純淨, 我拍鐵鳥時把飛機蒙皮上的編號都拍得一清二楚, 對焦幾乎張張準焦, 唯一要抱怨的是高速連拍觀景窗根本看不清楚被攝物, 不得已將速度下調至 9 張, 真是浪費啊!D500 畫質直逼全幅機, 對焦強悍也是跟 D5 相當, 使用到目前都十分滿意.大家不必再爭議 D5 & 1Dx MKII 誰比較悍, 考慮買這個等級的都已經是滿滿防潮箱的鏡頭的, 包袱之大不是隨便就可以回頭的, 所以不太可能因為這個世代的差距就換! 至於包袱不大的, 也不會考慮這個級數的機身, 一個機身可以買好多鏡頭了, 在機身如消耗品的數位時代, 買這個等級的機身是不智的, 除非你知道需要這樣的性能才拍得到你要的畫面!攝影是愉快的事! 我大多只拍 JPG 檔, 圖的是回家少花些時間在電腦前! 拍 NEF 檔是預防要輸出 120x80 公分的圖, 需要細節, 不然我自己認為 NEF 實在太麻煩!!!誰才需要 D5/500 呢? 我認為是拍攝快速移動題材的使用者!!! 其他的一般機身大多已經可以勝任! 我換 D5 之前, 使用的是 D610, 除了連拍之外, 其餘的大多還可以勝任, 想清楚再掏錢, 錢不好賺啊!!!
Cabnet wrote:4/29 拿到 D5...(恕刪) 鏡頭包袱之大中肯了XD不過說實在,到底在等什麼對我而言,一切都只是等一個降價剛出品真的太貴,希望少掉嚐鮮價,那麼就會帶回來了說實在,即使有災情那又如何,修得好不影響就好,會買的人還是照常掏錢不誤...
Cabnet wrote:4/29 拿到 D5...(恕刪) C大說到最重要的一點了,鏡頭才是最大的包袱,怎麼換?要損失的不只是錢,還有操作的習慣和發色的接受程度。沒有最好或是哪個好,只有自己覺得花的值不值得而已!
各位繼續「闔各言爾志」吧!(各說各話、莫衷一是、對影開鎗)首先,D5/D500是兩台不同的机身、對手分別是1DX2/7D2;有人用D500大贏7D2來做發表的根基、冷嘲熱諷批評這代Nikon机(D5)畫質不理想的人,不是閱讀有障礙、就是根本沒搞清楚狀況急著表達本樓根本沒人質疑D5/D500的對焦能力,但對焦只是性能當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最終結果呈現;在稍早其他樓早已點出D5有個令人疑惑的現象(當然也是基於國外資訊):各級ISO的"曝光失誤救回能力"非常差(即動態範圍),不止高ISO不能曝光不足,即使ISO100過曝1格拉回也看得到雜訊,這和一直以來Nikon的優勢是相反的--以往用Nikon全幅拍raw根本不用擔心曝光小誤差,但這次有可能不行,這對D5的職業用戶(拍活動記錄類型)影響應該是非常之大;好笑的是樓上不少人還抓著過去的印象大罵因為D5這次的改變而質疑的人(1DX2這次剛好針對這點做了大幅改進;改進後和D5 PK是專業用戶想知道的)而D500和D5似乎是完全不同的狀況;D500並沒有因為超標最高ISO而犧牲每一檔的救回能力,拍raw還是可以拉回under的檔案如同過去的Nikon.回到1DX2的部分,很多人不滿它進步幅度,包括C家用戶;但它做的是「強化、精進」的部分,比方每個可選點(61個)都是十字而且達到-3EV*(D5的55個當中還有旁邊兩掛是一字) ,中央有5個雙十字(D5最強-4EV點就中央1個);Nikon一向不玩"雙十字""精度至f/2.8"這類文字遊戲,身為一個認真研究器材、希望自己鍾愛品牌大勝對手的user,你想不想看到相同嚴苛的條件之下,兩机PK周邊點的設計誰家勝出?比方就都掛85/1.4開放光圈拍全身MD,以構圖最適位置的點來對焦,看那個的MD睫毛清楚--當然、C家會說他們只有1.2不公平(比1.4難對),但沒關係還有24/35/50 1.4可測不同距離\不同斜射光對AF的影響,也有長焦望遠可以PK.....以上只是一個例子,說明要以真實在拍會遇到的難題針對兩机的不同能力點來設定評測條件,文章才有意義,也才是給"看門道"的人看的.最後,我還是很想知道吉姆林那一點對Nikon不公平了--可以舉幾篇嗎?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7551是kimin寫的,我反而覺得對Nikon不公平--明明Nikon標示ISO比其他兩家高,卻硬要用相同ISO值去比,讓810處於over狀態在三台高細節王牌机當中PK,用的又是jpg直出;而且同樣用一顆鏡頭(手動)來比,究竟是真公平還是"為公平而公平"?實務上我不敢說沒有人只為求最高畫質真的張張上腳架\慢慢手轉對焦,但那符不符合測試設定的狀況[手持拍MD]?實務上上述狀況會用各家自己的最佳AF鏡吧?那5DSR配50/1.2\810只有50或58/1.4(可能周邊就輸啊)\A7R2...不平衡或不好握(導致手持歪掉\焦跑掉....)的問題---我是說各家的罩門就一一現形啊,這才是有真實意義的系統選擇參考PK嘛.*看完吉大的樓,這點我原先認知1dx2各點都有-3ev能力是錯的(如只有中央點-3ev,對身為Nikon長期用戶的在下來說其實是"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