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on wrote:
我後來有試著去測同一個場景,在同一個曝光值條件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及快門去測試,基本上沒問題。
之前拍出來有問題的照片,唯一差別就在對焦點 (景深) 不同,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到曝光判斷,這點我會再找時間測試。
樓主有試f2.8+1/2500這個組合嗎?
我歸納了一下兩組照片的變數,主要是構圖,特別是前景的有無;以直幅兩張為例,對焦點其實距離相機差不多,只差在前面有沒有被擋.

在Nikon預存的資料庫中有各種主題表現手法對應的非線性曝光修正參數,例如"剪影"這一項,在FA時代就壓著Canon打,一直到EOS-1N Canon就是會拍出灰灰的照片(沒辦法像人腦大膽的減少曝光);因此,要判斷相機為什麼會這樣曝光,得把自己想成是感光元件才行

但是~~上述狀況在樓主的例子中似乎不成立,因為相同環境曝光足夠與不足的兩組EV值相同,表示不足的一組,實質進光量確實比較少!
我想到的可能性有幾個:
1.兩組環境亮度真的有差(雖然同一條巷子)
2.快門問題(1/2500附近失準)
3.光圈問題(該鏡實質不足2.8、或是在auto時沒辦法撐開到2.8)
4.Exif記錄錯誤.
不知大家有沒有類似經驗:用某顆副厂鏡頭拍攝,exif會記錄成另一顆原廠鏡頭?因此在隨時微調的auto-iso+光圈优先狀況下,相機寫入的iso值其實不是當下用的數值.
所以建議樓主針對f2.8及1/2500這兩個數值做交叉測試,只要排除硬體故障的問題,人工智慧的部份就比較無所謂了(大不了接受它在某些狀況失能,以M模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