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o wrote:
期待手上 24/2.8D 20/2.8D 有下一代...(恕刪)
24/2.8D
20/2.8D下一代
不就是24 1.4G和20 1.8G嗎

好像G鏡剩沒幾隻就能打通關了
16mm 18mm、105mm 135mm
加油吧~老尼
18mm f1.8G不知道是不是下一個發表的!
或者來個16-35 F2.8也很好

77mm口徑我覺得還不錯
至少大三元都是這個尺寸
買濾鏡都可以通用,不用另外砸錢
effo wrote:
我要短小啊.......(恕刪)
相對於 C 社的給光圈 2.8 + IS 防手振,N 社用比較大的光圈設計,但沒 VR
這兩家是私下橋好的嗎?

不過個人覺得...組個 1.8 戰隊好像感覺也不錯啦

effo wrote:
我要短小啊....(...(恕刪)
這個和目前所看到NIKON市場推出策略,可能會有些改變!
首先是就24 28/2.8等級來說,其實舊有系統可以提升幅度就不是很大,但是還要得提高價位。
所以往往只能再提高些光圈或著IS STM等依些功能來吸引市場。
再來就是以SONY最近推出FE鏡頭與ZEISS LEICA M系統鏡頭。
本身顯示對於35mm系統來說,除了像LEICA那樣採用特別薄的光學濾鏡與感光元件設計,否則鏡頭可以縮小體積還是有限。
也就是大部分日系廠商,本身使用是厚度為LEICA的十倍厚的濾鏡,因此可以採用的光學設計就有限。


像是SONY 16-35/4 OSS,重量為518g,72mm口徑。
NIKON 16-35/4 VR,則是重量為680g,77mm口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