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NIKON D3短暫試用

平常我們用眼球看東西,
其實邊角端也是變形的呀,
只是人腦的知覺會自我補償就是了。

自己平常注意一下眼睛餘光瞄到的東西就知道了。
不會變形指的應該是物體與焦平面成垂直狀態時的變形抑制,而不是消失點的透視感
因為那只有移軸鏡才做的到

有體驗完回來的網友說了~原來24-70變焦會伸縮~!!
ching09193 wrote:
有體驗完回來的網友說...(恕刪)

果然,我當初想的沒錯,看到遮光罩的尺寸,我就覺得鏡身長度應該是會改變.
ching09193 wrote:
有體驗完回來的網友說了~原來24-70變焦會伸縮~!!


一點也不意外
各家28-70/2.8 24-70/2.8焦斷
甚至APS的
17-55 18-50 16-50
沒有一家是內變焦的
不然會變的很大一根

4/3的 14-35/2.0 應該也不例外
WinsunChen wrote:
一點也不意外各家28...(恕刪)


tokina的28-70有一顆"偽"內變焦
不過它的光圈的確不是恆定2.8而是F2.6-2.8

有圖有真像…

驗明正身


"偽"內變焦-50mm(如果沒記錯的話)


"偽"內變焦-28mm(如果沒記錯的話)


與nikon 17-35 排排站
我覺得一般業餘用家跟職業用家關心的重點不同,這點真是有趣。
職業用家著重的是機體的耐用性及一些特異功能發揮的實用性,其實D3的十一連拍是CAPA兄解除封印的,剛開始時使用自動偵測裁切模式(FX-DX)連拍時,怎麼覺得十一張跟九張差不多,後來才知得在menu設定解除自動裁切及連拍封印。
而國祥並沒有拿出長鏡頭讓人家試用ai servo的對焦能力,說明這beta機僅只讓人家用爽的,對於機子實戰功能還是得等到十一月上市才知,根據以往經驗,上市前半個月應該就有實機可試拍,到時如果有機會會努力的A來跟大家分享。
我本來對D3有高度期待,不過用到裁切模式時觀景窗會那個該死的黑角,中央僅餘一小塊構圖區,這真是實用性很低及不準確的操作,讓人熱情涼了一截,而且,用過D2的人並不會對D3有太多驚奇,其實在操作性來說我並不覺得用D2x的人有強烈需求使用D3,甚至一般用家也不必執著於FX迷思而使用D3,D300優異的操作性及機體的改良真的就VERY GOOD,Nikon在專業及準專業機的功能下放誠意真的很夠。
國祥的市場策略相對保守,目前台灣媒體及專業市場幾乎Canon 1D及5D家族佔了八成以上,僅有部分單位是使用D2h/D2X,而國祥打不進四五年才採購一次的更替,這讓人覺得國祥的努力不夠,對頂級職業使用者的關注力稍弱,需知職業用家是做口碑,才能在一般業餘用家傳出好名聲。
------------------- http://ngarux.pixnet.net/ 噗浪:http://www.plurk.com/ivanduk
ivanduke wrote:
一般用家也不必執著於FX迷思而使用D3,D300優異的操作性及機體的改良真的就VERY GOOD


兄台可曾想過, D300 再怎麼樣強大, 它就是APS機身. 除非 Nikon 也出了一台較平價的 FF 不內建手把機身 (簡言之, 就是類5D這種的)....對 N 家廣大用戶而言, 全幅的迷思一直都還是會有~~

原因無它, D3 對業餘用戶而言, 實在太大太重太貴. 試想, C 家若只有大兔一部全幅機, 會是個怎麼樣光景?

以現有 D300 的帳面規格, 塞進去那片 FX CMOS 推出一台 D400....那就真的是通殺!!!!
我相信 Nikon 不是做不到, 而是要先看市場對這片 FX CMOS 有什麼評價之後再說.
在全幅D3與APS D300之間, 絕對有空間, 有市場可以容納另一部較D3便宜的全幅機. 再者, 以利潤的考量, 全幅機的毛利一定比 APS 來的好賺. Nikon 不可能放掉這塊餅只讓 5D (or 5D 下一代)去吃~~
heibow wrote:
tokina的28-...(恕刪)

TOKINA的28-80應該也是如此
這種作法讓變焦,對焦都不會改變長度的鏡頭還有一支很有名的,就是小黑三.
就只是在鏡桶外再套一層.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