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D600新機call back,
而且換機條件必須有更換快門組的紀錄,
也就是回收的D600機體已經是用過的狀態,
這樣的機子要整到成新機所費不貲阿!
拆成保修零件倒是有可能.
以前曾在NB上游材料商待過幾年,
外銷被客退的NB瑕疵品都是輸回台灣,
再以非常低的價格賣(5折或更低),
仍有保固但縮到只限1個月,
這個月內所發現的問題100%保修但不可退換,
15年前買的14吋筆電就是這樣買,
拿到後檢查只有螢幕有幾個亮點,
鍵盤是沒注音沒倉頡的全英文版,
因為對他們工廠很熟故直接帶去工廠修,
螢幕直接換新的panel但鍵盤沒壞不給換,
好在鍵盤剛好是我們自己做的沒差!
如果Nikon回收的D600便宜賣,我倒想買個幾台,
捐一台給部門同仁當公機使用也不為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3855625&p=22#50021915
(假設D610與D600有80%共用,拆D600把可用零件拿出整新後,套用至D610也是不無可能..
但是請注意,這樣的動作,生產成本勢必會增高,因為要多拉一條產線處理D600...
還有一個可能之前想到的,就是低價回賣給第三世界較落後的國家或消費意識沒那麼高的國家等等)
在Mobile01不少是未出社會在學學生,或涉世未深..
不知道所謂的"成本",在企業是非常注重....
要拉一條專門處理D600的產線,從一條鞭的建立,ISO的建立等等..
這些都要花非常多額外的成本...值得嗎?
很明顯的,D610不是只單純的更換快門組才能解決D600製塵問題。
可以相信D610/600的BOM表共用性蠻高的,把原先準備給D600的料,能共用的部份轉給D610是可能的。但是要將D600回收重工成D610?
消費電子產品成本裡最貴的是人工,為了重工,要拉回部份產線OP人力,連測試也要重做,就會影響其它產品線的產能。萬一重工後的D610再度搞砸,NIKON入門級FX這條產品線可以收起來不用玩了。
倒不如將損失認列會計帳目,還比較省錢...
回收報廢的D600,還是可以賣給下游廢料處理商...
等云云,要說成本嗎? 這些回收相機已經付出的成本不算成本嗎?,其
實我只知道他們最可能是拆零件。
至於整修翻新? 門坎較高,需要較有技術的人員,這方式不太可行,撇開
人力這點,後續產品穩定風險太高,以初階全幅而論,要做一一debug太
貴了,不値得,雖然可以減少更多的金錢損失,但我說一個正常得企業高
層敢如此做? 除了太有自信,不然就是徹底瘋了,敢再次拿企業價值與
信譽做爲豪賭。
所以取可用零件較可能。 以我個人前面對於僅機身骨架一個組建回收,
就可能少損失近千萬(以50k計算),這還沒算進價格更貴的光學電子元
件,零件回收重複使用是可行的,但不是翻新或整新所謂的REWORK。
可這些鄉民們確忘了相機一直是部分壟斷工業,到目前還是,不然你
看三爽在CNS後面的追的多辛苦?連灰塵都看不到。 即使如SONY收購
MINOTA後還是無法把CN社社擠下去(歐系大廠亦是如此) 這些相機大
廠的利潤不是一般傳統電子工業可以比擬。相機工業是集光學,精密機
械,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於一身,所以CNSOP誰也吃不下誰,各有強
項,又所有部分都要是頂尖的,要跨進來沒那麼簡單,當然部分壟斷的
利潤亦是極爲可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