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透視、距離 與焦距,在實際拍攝畫面影響與關係!

Hi,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是否可轉分享連結在FB上?

hsuanjen wrote:
Hi,深入淺出,圖文...(恕刪)

可以!

這個本來就是分享用途!
好文章學習了,攝影的學問真的很多!!
diffusionless wrote:
像在1dS全片幅時候,它使用的是過去35mm底片的模糊圓0.03 mm。
像7d時候,他帶入模糊圓 0.019 mm ,實際上它是直接除以7D對角線長度也就是除以約1.6。
像是NIKON D300S這些DX片幅,她就是直接除以1.5,所以就等於0.02。

請教,給了這個計算式用意是什麼?

以及這裡景深定義是如何定?

在「使用片幅(其實是對角線長度)來定義模糊圓」的時候,
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觀念必須先建立起來,
就是「不管什麼片幅,都是將其放大到同樣尺寸的相片來觀看比較」,
意思就是大片幅底片(感光元件)放大率比較小,
小片幅底片(感光元件)放大率比較大,
裁切也是一樣,
不管是 FX 格式,
還是把 FX 裁切成 DX 格式,
甚至是中片幅底片的裁切,
都是將裁切後的底片也是放大成同樣尺寸的相片(原始定義是 10吋相片)來比較,
所以才會有「同一張底片裁切後模糊圓跟著改變」這種令許多人搞糊塗的現象出現啦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