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十一
圖十一地點在八里 約莫傍晚太陽快下山的時候
其實這個時間點最適合拍照了 因為陽光斜射 光線比較柔和 反差也會變小
這個時候也最適合使用閃燈來壓光 因為太陽光沒那麼強了 比較好壓
問題是通常夕陽會帶有橘紅黃等暖色調 此時 如果沒有考慮到閃燈的【顏色】
很可能把人臉拍的粉嫩粉嫩 這當然不是不好(女生都愛粉嫩粉嫩嘛~

只是跟夕陽的暖色調一搭配 就有點怪怪的 感覺不夠 這時就是調整白平衡的時機囉
通常 在搭配使用閃燈時 白平衡可以選 Auto 日光 閃燈 三者中其中一個
那是因為不要讓人的膚色過分偏冷或偏暖 但在夕陽的場景 既然要跟夕陽搭配
不妨讓人物【暖起來】 跟背景也會比較融為一體
那白平衡該怎麼設定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相機上面的白平衡順序可不是廠商隨便亂排的喔
事實上 他是由左至右照著色溫低->色溫高 做為排列順序
若相機選擇色溫低的白平衡 例如鎢絲燈 然後用閃燈打主體 就會發現主體偏冷了
反之 若選擇色溫較高的白平衡 例如陰影 主體就會偏暖
按照這樣的邏輯 在圖十一我們把機身白平衡調到陰天或甚至陰影
主體自然就變暖許多 和背景也比較有一體的感覺囉

至於背景當然也會更暖 但沒差啦 背景本來就暖啦

這樣的白平衡運用 可以說主體背景都在同一個白平衡下喔(將與下圖做對比)
=======================================================

圖十二
圖十二的地點在小巨蛋 只是操作方向與圖十一相反 而且多了濾色片的運用
因為想把小巨蛋拍成藍色 所以依照上面的做法 這次我們使用鎢絲燈白平衡
但問題在於 如果還讓主體與背景都在同一個白平衡底下 人也會一併變成藍色

為了避免【臉色發青】 我們使用SB800附贈的鎢絲燈濾色片 把主體【校正】回來
這麼一來 主體就不受機身白平衡的影響 達成主體與背景色調分離的目標囉

=======================================================

圖十三
看完前兩張的解說 大家都應該可以了解圖十三的顏色是怎麼來的
不過 為什麼圖十三只有中間亮 四周都是暗的呢

這可不是用後製做的喔 答案在於【變焦燈頭】搭配【超廣角鏡頭】
nikon SB600&800都具有變焦燈頭的功能 也就是鏡頭變焦時 閃燈會跟著變焦
不信? 裝上你的變焦鏡跟閃光燈 把燈頭靠近耳朵 轉動你的變焦環 就會聽到燈頭跟著動的聲音囉
如果順便按個快門擊發一下 還可以感覺到一陣灼熱喔

基本上 不論你的閃燈是TTL模式或是M模式 只要按控制面板的變焦鍵
閃燈燈頭都會變焦 圖十三就是將鏡頭與燈頭分離 鏡頭使用超廣角
燈頭反而zoom到最遠(SB800應該是105mm) 就可以產生集光的效果囉
如果適當的運用 同樣可以創造視覺焦點喔

========================================================
就這樣 本次的分享要告一段落啦~希望可以讓大家的閃燈有更多變化
其實 這些小技巧都只能算是有趣 離專業的控燈還差的遠
小弟最想研究的光質 光比 光線方向等等問題 暫時也還抽不出時間研究累積圖片了
期待以後還有機會再分享吧 下台一鞠躬~

因為既不是800也不是600,但為求完整所以po在這裡,稱為番外篇

番外篇#1
番外篇#1大概是接近一年前拍的了,使用的是D70s、AF-S18-70DX,and內閃
地點在西門町裡面的一家麻辣火鍋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內閃像雞肋,GN不夠,不能跳燈,使用廣角鏡還會有陰影,浪費機身電力等等
但應急的時候,有比沒有好,而且也是有方法讓內閃打得順眼一點

先觀察麻辣火鍋店的燈光,有點算頂光,光線也不夠充足,色溫上也偏黃
通常這種場景,小弟就直接iso上800了,管他雜訊怎樣,拍的下來比較重要
而且iso800至少有三個好處:1.提高快門速度2.把背景曝出來3.增加閃燈照射距離
尤其是3對於內閃來說更顯重要
設定上,先選擇可以曝出背景的光圈快門值,但顧慮內閃GN值不夠,光圈可能要大些,本圖是f/4
緊接著,在決定快門時,因現場光線偏黃,如果不加減EV(也就是0),人物可能因吃太多現場光而偏黃
故考慮大概減0.3-0.7EV,這樣減EV又有兩個好處:1.人物不會黃的太嚴重2.提高快門速度
然後開始考慮閃燈對人物的補光,因為光圈開大iso也調高,所以基本上不用擔心出力不足的問題
只要考慮怎樣打得自然即可,在此內閃還是使用M模式(D70s內閃可由選單調整為M模式)
另外我們使用了機頂閃燈用柔光片
為什麼我會注意到這個東西呢?是因為一年多前買了數位單眼相機閃燈技巧100%實例解說的日文版(中文版後來小弟也買了Orz)
在中文版的P38-39作者實驗了各種不同的柔光罩柔光盒柔光OOXX....
從圖看起來,居然在使用這片薄薄的柔光片時,光線被柔和的最明顯!?!?!?!?!?

再加上又輕又薄好攜帶夏天可以搧風下雨可以擋雨,所以就給他買了一塊,沒想到還真的效果不錯哩(這應該可以DIY不用敗..)
將iso開到800,光圈開大,也不用害怕內閃被擴散後出力更不足的問題
接下來,只要把手撐在桌上求穩定,按下快門就是一張內閃補光的照片啦~
(什麼?機身沒內閃?!那你還買不起外閃?XD)

番外篇#2
這張地點是在台北忠義國小,使用器材為D40、55-200VR、SB400,當然還有柔光片
SB400相較於內閃,GN值更高了,所以更不用擔心通過柔光片會出力不足的情形
加上當天是陰天,拍攝上幾乎沒什麼難度,只要機身選個可以曝出背景的光圈快門
閃燈給他打下去(這張用TTL還是M我忘記了XD),注意一下主體背景光線的平衡,就可以囉
擔心SB400垂拍不能跳燈嗎?其實找個任何可以讓光線變柔和的方式,再適當調整背景與主體的亮度
一樣可以拍出不輸給跳燈的照片囉

-----------------------------------------------------------------------------------
2008.2.9補充
市售【柔光罩】不專業評比測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