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2012 真是全片幅爆炸的一年


artchango wrote: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D...(恕刪)


我也是D70發售當天拿的,印象中是39600元。
另外,早期8088的PC是插顆粒的,好像是8顆1M吧,
怎麼都可以買到一條的?
D600 FM2 SB800 35/2 50/1.4 85/1.8 AIS105/2.5 T124 T2470 & 70 300VC 小小黑VR

superspell wrote:
當賣一顆賠一顆的時候, 台廠規模不大可能虧個幾百億, 韓國可能是虧個幾千億...(恕刪)

以DRAM來說,三星貼著成本賣就玩死其他廠了,根本不需要賠錢賣...
離題了

話說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當平價FF普及後
是不是要開始追求更大的中片幅了
等全新單機價降到四萬以下,記得提醒一聲.

不然我還是明年等A77降到三萬以內再說.
animatrix wrote:
以DRAM來說,三星貼著成本賣就玩死其他廠了,根本不需要賠錢賣...(恕刪)


你對韓國太有信心了...成本是哪一種成本? 大家設備全是美國歐洲來? 設備耗材全部都是貴死人不償命,因為製程技術進步的飛快, 固定成本的可攤提時限短到已經快像變動成本那樣了, 韓國人居然得到這些歐美設備商的青睞, 可以買到特別便宜的價錢? 我不這樣認為, 另外在韓國做生意, "水"是很深的, 哪裡會有特別強的競爭力? 只是掩蓋著大家看不到而已.

我可以大膽的假設韓國三, 五年內必定出大問題.....
全篇幅與APS-C篇幅 對於材料成本有差那麼多?

我猜沒有 而只是廠商不願意大量生產投入市場而已罷了!!

kevin9999 wrote:
對不起阿,請問您是在...(恕刪)


我也是記得1MB要價1000元~^^~1992年~當時~^^~
accordaxi wrote:
我也是記得1MB要價1000元~^^~1992年~當時~^^~


1993年公司買了兩台Mac Quadra 950,印象中一根16MB的RAM要價3萬多,加上Thunder顯卡、軟體跟一些週邊,加起來破百萬,只為了拿來做桌上出版。

現在那兩台還擺在倉庫當古董~~~~~
以我15年攝影經驗
若要畫質及發色 建議買5D2
很多婚拍業者也持續使用5D2來拍攝,人像膚色白裡透紅
ISO 4000 都還能保有彽雜訊高細節
若無拍野鳥追焦,5D2對焦絕對夠用夠快

因5D3銳利化較多,所以立體感不如5D2
已CP值來看 5D2絕對比6D及5D3高

要風景及人像選5D2

拍風景拍野鳥選5D3

要輕巧選6D
ESCALADA wrote:
全篇幅與APS-C篇...(恕刪)


您好, 我幫您找到9.12Sony發表會上, 在www.eprice.com.hk裡的看到的一張圖,給您參考一下, 全幅和APS-C在晶圓上的比較..

圖片來源: http://www.eprice.com.hk/dc/talk/1433/3408/1/



如果單看矽晶圓大小來決定, 因為現在競爭的很厲害, 雖然大小差很多, 但是直接成本的確差異不大, 但是因為單片晶片面積變大, 良率就是呈等比級數(甚至以上)的降低, 晶圓製造的過程很長, 整個到組立完成加上LPF變成模組不那麼脆弱之前, 任何一個小環節出錯就會可以讓那顆晶片死掉. 另外一點, 因為晶圓是圓形的,IC是方形的, 照片上你可以看到旁邊的留白區和不完整IC會因為變成全幅晶片就變大許多. 這也是為何在半導體工業上, 大家希望的方向是晶片越小越好, Wafer越大越好, 但是影像感測器進入到的是最基本的光的物理特性那一層, 卻得越大越好, Sony現在來這一招推近全幅的策略, 我看是打算要攤牌了,當初這些檯面上的數位相機廠商幾乎全部Cost down所以採用Sony影像感測器方案, 只有少數幾家(像Canon)不妥協, Sony八成在良率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用坦克車壓境, 現在就等Canon妥協了....
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說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好好了解與運用手上的機斯吧?不管用什麼機子.好好發揮他.
別再說什麼適合甚麼.蝦毀偏蝦色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