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DSLR 周邊產品價格的交戰.


jasonleu wrote:
故意囤積而哄抬價格, 破壞市場機能,

我想市場的機能本來就是"人為"的,是有某些人在定的,要囤積而哄抬價格者也要有對商品的專業度跟敏銳度,不然就是心臟要夠強,運氣要夠好,但做生意要賺錢當然不能靠後者,所以囤積而哄抬價格它本身就是一個市場機制的一環,不能算是破壞市場機能,只是一個供需的循環,
1.
生產的廠商在設計製造一件商品時是要透過許多的機制計算而訂定一個產量的目標,如本身商品的銷售平均數量、市埸調查、等等,各方面都看好的商品也只能適度的調高產量而不能漫無目標的生產,因為當中還有產品的生命週期問題,畢竟競爭者眾多,漫無目標的生產是有相當的風險在的.
2.
一件好的商品如果在短時間內造成極大的須求時,產能跟不上須求的時候當然就是囤積而哄抬價格者最佳時機但也要有專業的眼光跟市場敏銳度及早準備才能在時機來時大賺一筆,到處都有的商品利潤實是有限,能獲取較大利潤的機會其實也並不多,不是自己說要炒作、囤積就能進而逹到哄抬價格的目的,而早期的聯合性行為在現今市場上已是不被允許的,況且聯合性行為如要用在電子產品上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不能像民生必須品一樣可以得到較大效果,只能在還算合理的範圍內取得較大利潤而不是暴利.

所以量跟價本來就是一個天秤,平衡點還是取決於商品本身的基本價值加上消費者的容忍度,也就是說不想等或不想另尋替代方案的人愈多價錢當然就會愈高,就像.......塞車一樣的道理.

不敗法則--永遠等最新的~
romeotw wrote:
我想市場的機能本來就...(恕刪)


講的很仔細,讓我想起以前讀經濟學的一些心得

另外我想補充一點就是屯積者也應考量"機會成本"
這個"機會"很抽象,以時間來講,例如同樣一筆錢拿去買一批停產的好鏡,待一段時間再拿出來加價賣出,得考量價格漲到得以哄抬的這段時間,同樣的錢投資在其它標的物(例如黃金),是否會比哄抬這些鏡頭更來的有利潤,也就是所謂的時間成本才是
wei1234 wrote:
講的很仔細,讓我想起以前讀經濟學的一些心得


還好啦!我不懂什麼經濟學啦!只是生意上的心得而已啦!


wei1234 wrote:
屯積者也應考量"機會成本"

完全同意,也是重要一環,而且資金投入的時間本身就是成本-如果是借貸資金當然要算利息支出為成本,如果是自有資金,如你這一句"同樣的錢投資在其它標的物"如果沒有其他標的物,也最少要算利息損失為成本,這只是直接的成本而已,還有間接成本沒有計算如因囤積的貨物而產生的倉儲和管理等等的成本也都該一併計算,所以要囤積而哄抬價格者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只能賺機會錢而已...而且現在消費者意識抬頭很多看似業者在主導物價其實是消費者在主導的,只是有些商品不管怎麼貴就是有許多人因為某些特定因素的關係就是很愛,才沒有辦法有制衡在合理的價錢,這就是市場機制啊,個人淺見啊,有錯請指正嘿~

會不會愈說愈遠了,說回攝影好了,但我不太懂,別笑我嘿~
我覺得好的器材對攝影來說絕對是有正面加分的效果的,可以讓人更容易拍出更好的作品,我最近在這裡潛水很久也看了許多大大的美作,發覺高手如雲,而且就因為我還沒有固定的器材喜好所以我看作品可以很客觀,也不是說其他人不客觀啦,只是不可否認的大家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己的偏好跟觀點在,其實影像跟聲音的感覺本來就很主觀的,而且每個人都不同,你說他顏色飽和他說那看起來很假,你怎麼說,真的很難說,所以自己喜歡最重要,我覺得不須要太多尖銳的討論在器材的表現上,應該討論的是每個器材的特性而不是好壞,還有就是技術跟拍照時的想法跟心得的交流,把照片所想要傳逹的感覺拍出來才是重點,一味追求更高擋的器材沒有什麼不好但也沒有什麼好的,有時熟練的技巧跟敏銳的觀察力也能補器材上的不足,因為我比較在意的是對於事情的投入程度,人家說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我想用在這裡也不為過吧!真感情就是好照片...這樣說不知道對不對...

所以我看那麼多大大的分享幹什麼呢?當然是在找適合我的感覺,然後加以學習,有了基礎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感覺和創意,相信就會有我想要的作品...
不敗法則--永遠等最新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