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leu wrote:
故意囤積而哄抬價格, 破壞市場機能,
我想市場的機能本來就是"人為"的,是有某些人在定的,要囤積而哄抬價格者也要有對商品的專業度跟敏銳度,不然就是心臟要夠強,運氣要夠好,但做生意要賺錢當然不能靠後者,所以囤積而哄抬價格它本身就是一個市場機制的一環,不能算是破壞市場機能,只是一個供需的循環,
1.
生產的廠商在設計製造一件商品時是要透過許多的機制計算而訂定一個產量的目標,如本身商品的銷售平均數量、市埸調查、等等,各方面都看好的商品也只能適度的調高產量而不能漫無目標的生產,因為當中還有產品的生命週期問題,畢竟競爭者眾多,漫無目標的生產是有相當的風險在的.
2.
一件好的商品如果在短時間內造成極大的須求時,產能跟不上須求的時候當然就是囤積而哄抬價格者最佳時機但也要有專業的眼光跟市場敏銳度及早準備才能在時機來時大賺一筆,到處都有的商品利潤實是有限,能獲取較大利潤的機會其實也並不多,不是自己說要炒作、囤積就能進而逹到哄抬價格的目的,而早期的聯合性行為在現今市場上已是不被允許的,況且聯合性行為如要用在電子產品上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不能像民生必須品一樣可以得到較大效果,只能在還算合理的範圍內取得較大利潤而不是暴利.
所以量跟價本來就是一個天秤,平衡點還是取決於商品本身的基本價值加上消費者的容忍度,也就是說不想等或不想另尋替代方案的人愈多價錢當然就會愈高,就像.......塞車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