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呢要先看你去歐洲是要怎麼玩跟團或自助?每個定點是否有地方安頓或是全身裝備都要上身?舉我的例子好了第一次去是跟團,雖然行程不算太趕但是被自己一股腦想拍照的心情整個打亂腳步APS機身D70,三顆鏡頭如下T家的17-50mm f/2.8, 另一T家的50-135mm f/2.8 以及 50mm f/1.8 (都是窮人鏡..)乍看之下焦段有接上,又有顆定焦境輔助一下應該很ok然後傻傻的加上腳架全部帶在身上,深怕錯過任何值得拍的景結果白天被自己累慘了,到郊外想拍廣角大景,又想拍遠處的磨坊,到教堂想用廣角從下往上拍出壯闊的感覺,又對建築屋簷上的雕像留戀不已就這樣,換來換去換來換去,心情被打亂害得取景都差掉了,連定焦竟都懶得拿出來有人會說那就先用一顆拍廣角,拍完在拍特寫啊沒錯!最理想當然是這樣,但是現實狀況並非如此,旅遊這東西是線性的(除非深度旅遊 在一個點晃來晃去)往往腦中構圖完成後,下個構圖可能就是要換鏡的,要我在腦中先暫存等廣角拍完再來拍剛剛站存的特寫景我只能說我辦不到,而且跟團,老實說真的很難到了晚上比較輕鬆一點,大多用17-50mm f/2.8就可以搞定,室內用餐或餐廳裝潢擺設都沒問題算是真的有抓回一點拍照的感覺結果第二次去(屬於出差,應該算不上真正旅遊)打算利用空檔再去幾個景點拍拍這次的策略是完全輕裝 簡單為主所以配了兩顆鏡頭17-50mm f/2.8,及18-105mm f/3.5~5.6相信很多高手一定會說焦段重複,kit鏡成像不好之類的由於拍照時以一機一鏡為主,另一顆不是在旅館睡覺就是在行李箱裡所以沒有焦段重複的問題,成像的話因為我不是高手,所以也沒問題XD不過事實是,白天好用晚上也好用白天用18-105mm f/3.5~5.6,廣角端算及格望遠端也還夠用,老實說拍得很愜意(如果18-200mm應該更棒)晚上用17-50mm f/2.8,多半是室內,大光圈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在小酒館或特色餐廳中廣角端剛好可以帶近身的人像,如果算一大步距離拍4~5個半身應該不是問題望遠端又可以拍餐點,活用焦段還可以拍餐點帶半人像所以我覺得焦段不是重點,畫質好壞也絕非首要,重點是你想怎麼玩怎麼拍,你會看到的是什麼,接觸到的是什麼,再去選對你最方便的鏡頭
第一次去,去蜜月跟團,帶了D200+18-200mm、35mmf2、85mmf1.8、60mmf2.8,結果95%用18-200解決第二次去,帶了D200、D3100、18-200mm及行前上網買的二手Nikon 12-24mmf4,D200接12-24、D3100接18-200,不用換鏡,結果70%用12-24、30%用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