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Nikon的老鏡頭如何選購??


bob026802 wrote:
為什麼在底片上會不錯?
逆光應該是一樣的吧


這類問題可以簡單分成兩類
(1)鏡頭光學本身的問題 如相差 耀光 相場修正 邊角失光等等---> 底片數位都一樣
--->硬要說會有差異的地方是衍生的問題,
如[底片時代沒人放那麼大在看][片幅較小的只取中間(數位佔便宜)]
[網路發達-->讓缺點容易被知道-->忍不住去看]...

(2)數位跟底片的差異在於感光方式
底片是平面(理論上,實際上反而更可能起伏, 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方式是化學反應
數位是用[電子方式的接收器收光信號]+[電腦去判斷影像"應該"是什麼,然後"show"出來]
----> 當然會有差; 尤其是這裡提的的紫邊(藍邊紅邊....)

原理可以Google一下, 基本成因還蠻容易理解的
冼鏡光 wrote:
如果好運,找得到一支400mm f5.6 ED...(恕刪)
這支貴得燙人!!!不敢了!
我也覺得鏡頭的光學質素都是一樣的

不同的只是背後的底片

很多人都覺得這片鏡頭用在菲林底片較好, 因為

菲林本身就是較好:
1. 菲林本身的成像真的較數碼感光元件的好, 當然, 犧牲了的是ISO(菲林在ISO400已經幾乎不可用了...)及數碼的超級便利性
2. 菲林少了AA filter, 所以光能直達sensor, 鏡頭光線還原較好

相容性方面:
3. 菲林時代的鏡頭(當然)沒有為數碼進行優化, 例如它們沒有想過會有AA filter的出現, 以及沒有想過光線數碼化後的化學變化是什麼, 什麼類型的光線對數碼sensor最有利? 而數碼時代的鏡頭就有考慮以上因素, 所以新鏡頭造出來*或許*會比較舊鏡頭更對味, 舊鏡頭插在數碼機身上反而感覺可能變差了
4. 數碼相機沒有為舊鏡進行精確的數碼修補, 如變形, 暗角, 耀光或紫邊等, 如果是"數碼鏡頭"的話, 數碼修補*可能*會做得更好. 其他方面如測光, ttl等, 都因為"菲林鏡頭"不能傳遞出精確的數據給數碼相機, 所以測光可能因此不準確而導致成像較差, 這樣的比較下, 就會顯得老鏡頭好像及不上新鏡頭般能跟數碼機身作完美的配合, 所以有"還是把老鏡頭放在菲林機上較好"這種感覺吧

其他方面:
5. 數碼相片能在螢幕上放大觀看, 所以缺憾比在4R相片中看的明顯很多很多 (尤其是跑焦, 放在4R跟本很難察覺跑焦了..)
6. 現在資訊太發達, 新東西有小小的問題又很喜歡把它放大及作負面評價, 舊東西少人說, 又沒有文獻, 反而多了很多神秘感, 自然感覺會好一些! :P (利益申報: 小弟也是有不少老鏡的 :D)

cyskyhi01 wrote:
我也覺得鏡頭的光學質...(恕刪)



1.AA FILTER是因為數位排列取樣問題,鹵化顆粒是亂數排列是不會有這方面問題!

2彩色底片是一次通過三個層各自產生,對感光角度各方面是沒有太大差異,感光顆粒的曲線也是類比形式,造成鏡間反射問題也相對小。

像短鏡後距系統的M9就會出現一些COLOR SHIFT

也就是一些問題,並不一定是原本底片沒有放大關係,而是在於感光元件一些特性造成,原本在底片系統的鏡頭設計,通常是大光圈或廣角這些比較容易出現一些差異。

effo wrote:
這類問題可以簡單分成...(恕刪)


基本上

你的解釋我是蠻認同的

數位化後把問題都放大了

底片時代

其實也會有移焦 炫光 暗角 等問題

只是一般不會張張洗成8*10

所以根本不會察覺

自從改用LIVE VIEW 單眼轉接老鏡後

發覺大多有紫邊問題

另個副作用是只有用LIVE VIEW對焦我才安心

像合焦晶片 單眼的視窗 真的都有誤差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