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no wrote:
看看室內微光下的表現...(恕刪)
無忌這討論串有些片子很傑出,大家可以去看看。我就不在這獻醜了
第一頁(最新頁,正好跟01相反的排序)最上面那些個模特兒和一些不知所云的照片就別看了。看了傷眼...
第一頁下面的那些loveada拍的應該99%是膠片拍的,過底掃,功力全開!!
(請各位想像一下把每張圖的外圍1/3檔掉,那個感覺差別有多大!!!)
~別離~
幾只小東西...
~甘苦誰人知~
[/QUOTE]
說真的,用這顆一定要全幅,整個感覺就不一樣,你仔細看它邊緣造成的感覺就知了!!
用APS機帶它出門我都會覺得對不起他....但有時又懶.....唉....
nikonfans wrote:
謝謝bluing 兄...(恕刪)
nikonfans兄快別這麼說,我只是運氣好有碰過這顆頭,也正好有朋友在美國幫我標下來
加上喜歡亂拍亂玩,就試出不少心得。不介意的話我倒是可以分享一些人像的。
至於九份,其實我一直很喜歡「悲情城市」這個電影,也是因為一直拍不出這樣的感覺的電影海報而覺得遺撼,直到我發現這顆頭!!! 它真的是個獨特的尼康頭!
你可以試著去南方澳附近的鐵道拍拍。當然不能大白天,切記切記。感覺自然馬上就出來了。別捨不得用1.4。就為了那麼點沒什麼實際用的銳利!! 拿來版上發表如果被罵不夠利的話您都可以一笑置之。再次強調一點,這顆鏡頭的特點不是在比利的。
那次玩的我沒拿去底掃,抱歉,因為這顆用在APS 感測器實在是..... 所以雖然DSLR很方便,我還是有時去用手動機身去玩膠片。又貴又麻煩,但沒辦法。目前買不起Kodak 14n.....
借用一下無忌網友裡面的一段話,與您共勉:
用这个头要注意2点:
1.适合弱照明下使用。黎明、黄昏、室内灯光、弱光,避免大太阳底下用。1.4的光圈大胆的用,不用就浪费了。
2.无论数码或胶片,不要锐化的太厉害,所谓的“油润”,就是边缘的那种朦胧,锐化是提高边缘的反差来实现的,很简单,不朦胧了,就不油润了。
相信您試過幾次,就能明白我說的意思了。
唯一後悔的是,早年在英國念書工作時還不知道這顆頭的好,只用18-35就用的很開心.....
真的好後悔....
英國的調性是最合這顆鏡的!!!不論是雨後的倫敦,或是清晨的湖區...
現在只能在少數山城追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