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用戶機(如D90)及中階機以上機種則不能接Non-Ai(需改屁屁)之外其它Ai及Ais都可以直接裝上。
若要支援測光及使用A、S、P模式上,則需經過相機內「非CPU鏡設定」(D7000中階以上機種,D90是一般用戶機非中階機所以沒有 ),這些中階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底片機上一定會有的index撥桿(在相機接鏡頭卡口的外緣可以看到這個撥桿),經過設定後可用來告訴相機所接上的鏡頭最大光圈及光,以便於相在接上鏡頭後的光圈變化而獲得正確測光值。
所以這個晶片看來是給那些不能支援CPU的機種(含D90以下)會比較有用,在接上Ai Ais老鏡後能被相機識別,以便支援A、S、P、M全部模式的使用,應該也支援測光吧?!否則裝上去就沒有意義啦!
yihan1960 wrote:
nikon 的Non...(恕刪)
其實對高階機種還是有用處,因為如D3或D700雖可用輸入非CPU鏡焦距及最大光圈來支援測光,但也只能用A及M模式。P及S模式牽涉到要由機身直接控制光圈開合度就不行。這個問題在於機身不知鏡頭的最小光圈值。一般我們若用有電子接點的鏡頭不管是Ai-P或AF, AF-S等就是由鏡頭晶片將鏡頭的焦距、最大及最小光圈等資料傳給機身,然後把光圈環(如果有的話)設到最小。這樣就可以由機身卡口上那支光圈撥桿控制光圈大小,於是能支援P及S模式。我看過這個晶片在安裝好後也是要設定好前述三個數值,使用時也是要將光圈環設到最小,其實就跟現代的CPU鏡一樣,所以也可以支援PASM四種模式。
不過這有個前提,鏡頭上也有個與機身卡口光圈撥桿相對應的光圈連桿,這個連桿的動作角度相對於光圈的大小要能呈線性才行,因為卡口上的光圈撥捍並不知道每支鏡頭每轉一級光圈是動作多少角度,而是把它都當做相同的,這兩個因素都符合曝光才會正確。因此有些比較早期的non-Ai或是Ai鏡,其每一級光圈動作角度並不相同,貼上這晶片由機身控制光圈就會有些誤差,這個晶片的原廠也有說明到,大約是差一級左右,也不大啦!
我在想,若在D3或D700這一等級的機身非CPU鏡資料輸入也多一項最小光圈值,那應該不必用到貼晶片,也可以讓老鏡作PASM曝光,但可能就是考慮到前面所提到的問題,所以就不支援這項功能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