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usionless wrote:
WoodyChang...(恕刪)
基本上我不是很同意這種分類方式...
這充其量只能說是對焦點的演進..而且資訊上有些錯誤
nikon 最早的自動對焦點只有一點,也就是在f5後,五點對焦的系統才出現,
11點對焦最先出現在d2h,但還是有分成幾個不同的版本
基本上 d2 d200 d80 d90 雖然都是11點對焦,但是處理的方式還是不同
d2 d200 著重於群組模式的切換,但d200的對焦性能被閹割.速度較慢,排列方式有改良,因為D200沒有裁切模式對焦點位置分部比較合理.
而D80是簡化D200的群組模式,D90基本上與D80相同但多了3D追蹤
在這期間推出新的產品線 D40 三點對焦的模組 這同樣是D2時期的產物 並不是什麼D1時期的東西..
D1時期的的NIKON數位單眼
D1 D1H D1X D100 D70 D50
D2時期的的NIKON數位單眼
D2H D2X D200 D80 D40 D40X D60 D2HS D2XS
D3時期的NIKON數位單眼(開始強調LV 與錄影,)
D3 D300 D90 D5000 D3000 D300S D3S
至於現在的新機已經算是一個新的世代
D3100 D7000
D1時期的機器著重在DSLR的實用化,D1的專業機開始平價化(幾十萬與十幾萬的區別),以及D100電力系統的省電是這時期相機發展的結果.
D2時期的機器注重於影像品質的提升,無線網路.與DSLR的平價化(開始有三萬內的數位單眼出現)
D3時期注重LV的發展,測光.對焦與白平衡系統的整合,最後開始發展錄影與LV鏡頭對焦的改善.
d7000這個世代解決了錄影對焦的問題,強化了full hd錄影功能...至於其他的,期待後續發展..
已經60幾年了....
那麼老、那麼大的一間公司.....
每年付給搞行銷、搞機種定位、搞機種功能差異、搞客層....etc.的工作人員的薪水....
應該不下百萬台幣....應該說!遠大於百萬台幣吧!!
在這種情形之下...............
NIKON的策略..........
對他們公司而言..............應該絕對是正確的.....
又或者說!他們的決策.....根本不可能會錯........
所以一般老百姓如果能猜到或推測出他們的策略原由或是策略發展.....
那真的很強..........雖然很難去印證到底對不對?
猜不到也不用難過.....這是正常的!!.....
WoodyChang wrote:
嗯..咱們繼續開股東...(恕刪)
本人在電子業界作RD多年,從硬體設計到寫coding!
之前還有玩過數位相機系統!
通常產品在研發週期終了之後.PM 就會在規劃下一代的產品!
然後大家就開始各作各的,作出第一版硬體
軟硬體工程師開始除錯!
測試工程師則幫忙測出Bug !
PM 則看看規格有些地方需要修改!
像我們這種拿人家的參考線路圖,SDK 都要做三到六個月才能出貨!
那Nikon 或是 Canon 呢?沒有參考線路圖
完全從CPU DSP 開始.......
完美的電子產品後面,一定會有爆肝的RD

想說的只是,研發沒有你想像中的這麼容易!
D7000推出後,下一代的產品線已經在規劃中,可能明年就開始研發過程!
D4 D800 D400 則是進入研發的後期,作最後的軟硬體甚至機構的除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