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Rumors] D4 or D700 後續將不再採用金屬機?!


春光乍洩 wrote:
我們一直在製造給Nikon專業級數位單眼使用的碳纖維機身


各位01的鄉親們,可以開始準備銀彈了。
平安、健康最重要
sct6127 wrote:
我想原廠改材質.可能...(恕刪)



我也覺得原廠改材質,並非完全是為了碰撞而改,
不論碳纖和金屬機身,只要受到落摔,零件的精準度都會跑掉,
碳纖複合材料的剛性基本上應該不會比金屬機身好,
長時間使用,結構的耐用度也不會比金屬機身佳,
我覺得應該是成本考量吧~~~
只是如果把這樣的複合材料用在高階相機上,
如果能讓消費者少拿出一些小朋友出來換,也算是好事~~
大貓-1234 wrote:
我也覺得原廠改材質,...(恕刪)


如果真的是碳纖維的話..
那改機身材質這件事目標和60D的cost down一定是相反的..

更強 更有韌性 更貴 更難量產
alexander1027 wrote:
碳纖維非常貴改用碳纖...(恕刪)


就算相機用碳纖維它的等級也不可能用到F1那一坎吧...這樣一台要多少錢?



嗯...用鈦合金好了!
大貓-1234 wrote:
我也覺得原廠改材質,...(恕刪)


用碳纖的剛性不是會更好嗎? 耐用度應該沒差,只是製程跟成本可能比金屬還要高

大概是跑車紀念機種才會這樣搞吧 XD
看過Discovery介紹F1的車身結構時.有提到之所以採用碳纖維做為車身.除了降低重量外.最重要的一點是

當超過壓力臨界點後.碳纖維破碎時可吸收的能量遠大於其他物質.因此比賽中你看到事故的賽車幾乎每台都

摔的稀巴爛.可是賽車手大都可以自己走上救護車.我想在高階機身內部的零件成本應該遠高於碳纖機殼吧.

所以一個設計精良的機殼應該是可以靠著自己的壯烈犧牲去換取內部零件的安全.相機終於已經脫離以前

硬碰硬的傳統思維了.走向近代汽車提倡的安全車廂概念. 以控制內的損壞去換取主體的完整.....
春光乍洩 wrote:
比如full size不是指片幅大小
而是機體尺寸
全片幅的英文是full format(FF)
上文說的是「大型相機」
所以才舉D1、D2、D3為例


我記得全幅的英文是 Full Frame, Full Format 到是沒聽過...
Full Size 就我的認知, 是全尺寸, 應該是說某些專業相機有內含手把的機身(不需另外添加手把的機身)
但因為我不熟 Nikon 的相機, 所以我可能有誤, 有誤的話請告知.
1Ds2+400D+1n+28-70mmF2.8L+70-200mmF2.8LISII+58AF-2=手拉傷.
沒有金屬機身,許多前輩都無法接受,看 Canon 60D 被罵那麼慘~
難不成大家小時候(或年輕時候)都看過無敵鐵金剛,知道超合金的厲害


拿F1或其它汽車構造跟相機比是相當奇怪的

F1撞爛人沒事
你相機撞爛了,sensor沒事嗎? OK, sensor沒事能怎樣? 你拿sensor拍照嗎?

老實說,cost down當然要有個好理由,反正金屬的塑膠的,摔了的下場一個半殘一個全殘也沒差太遠
用便宜的料,也沒那麼嚴重,而且變輕了! 耐不耐用嘛..這年頭DSLR你打算一機用10年嗎?
早期F1的車身好像是金屬 硬體車身 硬碰硬危險性增加
好像是安全的考量才使用碳纖維 軟體車身
軟碰軟,藉由車體瓦解保護賽車手 經過強大撞擊 車體只剩下車手周圍的車身做保護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