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窯 wrote:
非常感謝春光兄無私的...(恕刪)
別被近代像14-24 f/2.8等優秀大光圈變焦鏡給欺騙,以為只是好像只是數字標示不同!
先有點概念,鏡頭可簡單當作一個鏡片,但實際上是復透鏡,不像單鏡片中心只有一個,這裡有兩點,分別為前 ,後主點(進與出),主點到焦平面上得距離就是所謂焦距。
而光圈值就是在這樣以焦距除以入射瞳孔徑而穫得,其中入射就是光線從外面一路有個角度進來,入射瞳孔就是這個進來邊界直徑,而會有硬體光圈裝置來控制這個進光大小!
以135 dslr卡口距約44-46.5mm左右來說,標準50mm左右可以用對稱型就可以做到體積小畫質變形好的鏡頭!
但是如果是廣角也就是短焦如14mm 24mm 28mm等,由於有反光鏡存在必須要用反望遠方式,也就是前凹鏡組後凸鏡組,利用後凸鏡組修正光徑使焦距短些。
而望遠長焦通常是要用望遠結構方式,前凸後凹方式,利用凹鏡組發散而延長焦距,使得鏡身不用作那麼長!
在光學上和光圈息息相關的主要是像差部份,如球面像差,色像差,像散,繞射像差等等也就是影響後面鏡頭畫質解析力,而一般光圈越大,通常要面對像差問題難度是大幅度增加很多,而且會有所謂高低階像差彼此牽連干擾等問題。
一個還涵蓋標準得變焦鏡光是變焦鏡本身困難度就高,如何去設計可以移動鏡片可以達到焦距變化結果,特別是現代24-70這種從廣角到小望遠,要如何設計鏡片組?
接著在這樣焦距變化下可以穫得不錯畫質,然後再來開始想辦法將各焦段得開放光圈統一成為恆定光圈,在接下來要面對隨著光圈增加一點,難度是指數方式上升!
所以一顆85 1.8和85 1.4光圈不到一級,但價格是差很多一樣,上去整個難度大幅度上升!
如果作一顆70-90 f/1.8,會遇到原本為90修正好好的像差,在鏡片移動變焦之後開始作怪,變成還只是90 1.8可用,但85 1.8 701.8都不是很理想狀況,如果光圈變成70-90 f/2.8就瞬間減少原本可能像差問題,而畫質會好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