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pt wrote:美國這個泱泱大國...就小弟粗淺的瞭解...好像只有柯達、奇異這兩個有生產相機。相較於日本、德國、俄國...等都有好幾個叫得出名號的品牌,美國實在少的可憐。是什麼原因阿?美國人懶得玩光學?.....(恕刪) 光學不單僅有相機這個應用, 如望遠鏡, 醫療儀器, 瞄準鏡都是, 只是我們不知道個別領域的品牌罷了, 單以相機來看等於是以管睽天. 以我使用的賞鳥用雙筒望遠鏡來說, Bushnell就是美國公司, 其他還有Zeiss, Leica, Swarowski則是歐洲公司.Binoculars.com列出了以下廠牌:AlpenBarskaBruntonBushnellCanonCelestronEagle OpticsKowaLeicaLeupoldMinoxNikonPentaxSteinerSwarovskiSwiftVixenVortexZeissZhumell
日本把美國開發的東西商品化已經是「傳統」了,舉例來說,電視機的技術是美國發明的,但是一開始電視機故障率超高,電視維修工人三天兩頭出現在客廳是常見的事,於是電視機就變成奢侈品。直到日本獲得技術,量產之後,才真正變成家電用品,類似的事情也出現在CD唱機、汽車工業...等等,不勝枚舉。
cwymm wrote:Kodak 夠大了吧...(恕刪) Kodak的事業重心在電影、空照等專業用底片,相機只是小孩玩具,看不上眼。後來發覺不對時,日本人早就佔滿市場了。這就和IBM一樣,PC推出初期滿腦子只有高價的伺服器,PC就外包給兩家小公司:英特爾(X86晶片)和微軟(DOS作業系統)。時到今日後兩者早成了業界巨人,而IBM.......
duket.tw wrote:Kodak的事業重心在電影、空照等專業用底片,相機只是小孩玩具,看不上眼。後來發覺不對時,日本人早就佔滿市場了。這就和IBM一樣,PC推出初期滿腦子只有高價的伺服器,PC就外包給兩家小公司:英特爾(X86晶片)和微軟(DOS作業系統)。時到今日後兩者早成了業界巨人,而IBM....... 而IBM仍舊是伺服器的霸主
duket.tw wrote:PC推出初期滿腦子只有高價的伺服器 PC推出時(1980年代)還是大型mainframe的天下,和IBM競爭的是DEC的minicomputer(PDP-xx和VAX)、CDC和Cray的超級電腦、以及頭號對手Amdahl和Fijitsu、NEC這些相容機種。晚一些到1980年代中期才有Apollo Domain、Sun等網路工作站出現,Server還要等到1980年代末才逐漸興起。那時裝了一片Motorola 68XXX加速 CPU卡的IBM AT不會輸給Sun。plovea wrote:應該說,而IBM仍舊「只」是伺服器的霸主? 說老實話,IBM的強項是它的服務和科技,也就是國內常說的「軟實力」,早在上一任IBM CEO時就開始轉型。不論如何,IBM的System z不是蓋的,不知道國內有沒人用;還有System z的Linux要比VMware的強太多,畢竟IBM在1960年代末就發展出來的VM是virtual machine的老祖宗。坦白說,IBM的OS段數領先MS很遠很遠,只要想到這些mainframe的up-time是99.99%甚至更高,而Windows要多久當機一次就不難明白。
冼鏡光 wrote:說老實話,IBM的強項是它的服務和科技,也就是國內常說的「軟實力」 啊呀,我只知道OS2,還不知道IBM自己的Linux有多強呢,這幾年用了好幾台x3200 M2,但全都是自己裝CentOS,還沒用過IBM搭配的OS。感謝冼老師,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