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有趣的文章,大大英文能力不錯哦,國外總是有許多參考價值很高的文章,值得大家研究。就這篇器材方面的翻譯文章,我更想看到有關攝影觀念的翻譯文章,(因為在下英文超爛的)例如:閃光燈的運用、構圖等都有很多很棒的英文文章,期待這位超好心的版主能再為大家翻譯,給你拍拍手。期待您的後續文章,謝謝,辛苦啦~
要替Ken Rockwell平反一下的是,這位老兄非常有個性,他常常說他的評論一點都不客觀,而是充滿著主觀意見,所以那些罵他不客觀的人實在不知在罵啥,明明是自己一相情願會錯意........人家從沒說過自己客觀呀!而且常看他的評論就會發現,他是個把鏡頭的『銳利度』(sharpness)放在第一優先順位的人,所以他不是非常在乎啥奶油散景、星茫或色澤的人,對它來說畫質軟的鏡頭就是爛鏡,這點可以從十大爛鏡文中提到的六顆鏡頭中看出端倪(全都是畫質偏軟的鏡頭),如果各位看鏡頭的好壞是比較綜合性的或你在意的其實是其他銳利度以外的特性,那他的評論就沒啥意義了,但對於那些也很在意鏡頭犀利與否的人來說,Ken Rockwell的『偏見』其實還蠻值得參考的。有時評論本身不見得有好壞,得看參考的人本身理不理解其相關的背景與解析方式.......比較悲苦的是,十大爛鏡其實我也中過一顆(AF-S 24-120 VR,不過已經脫手了)接替的AF-S 16-35 F4G VR Ken Rockwell給的評論是『跟14-24 F2.8一樣,是有史以來最犀利的變焦鏡』,自己用過的感覺是,這評語的確當之無愧.......
SElephant wrote:要替Ken Rock...(恕刪) 不客觀就不能拿來當基準所以如果有人拿來當基準跟誤導沒有兩樣, 這不應該是被鼓勵的畢竟有個性跟參考性是完全兩回事.真的想要有參考性的文章 冼老師介紹的網站很不錯或者是 Erwin Puts要付費的Sean Reid 或是 lloyde Chambers 都是非常具有參考性的網站. (甚至連英文用詞都比 Ken Rockwell 文雅許多)每一個分析都比 Ken Rockwell 專業客觀太多, 任一評論都有實證來紀錄證明不管是參考性甚至是學術性都是大家所公認, 大家參考一下
24-120我覺得沒那麼軟說,畢竟底片機時代的鏡頭,也不要要求太多.以前拿NIKON 18-35MM接在D100上去翻拍東西,真的不如SIGMA 18-125MM,後來想想18-35是底片機鏡頭,拍起來局部裁切中央,解像力被瓜分掉,當然軟.SIGMA 18-125雖然是便宜貨,但畢竟針對APS片幅設計,實際上的成相一定是比較好.
-HY- wrote:ken rockwell 在國外論壇的聲評並不高 國外又是哪個國外呢? 又是一個國外論.一天到晚看到國外但都不知道是哪一國, 是泰國, 南非, 法國, 中國, 還是美國呢?好像文章中加個"國外"就特別有說服力, 其他都不用解釋, 反正國外就是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