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拍反差大而減光鏡又不好派上用場的景物時, 亮暗部的取捨常常需要傷腦筋. 尤其是明明有著蔚藍的天空, 卻因為要增加暗部曝光而導致天空全部死白, 實在是很可惜; 但是如果為了保有藍天, 而導致畫面內陰影太多, 呈現出來的影像可能又不夠生動, 這真是兩難.今天一大早, 趁著天氣晴朗, 帶著 D4 + DT-35 再到台大校園走一趟, 試著用內建HDR看拍出來的效果如何. 為了確保影像的銳利度, 全部是有上腳架. 有興趣的大大可以點大圖比較和之前拍攝的差異.Nikon D4 + Zeiss Distagon T* 35mm F1.4 ZF2
D4內建的虛擬水平線, 除了能偵測左右的傾斜外, 對於前後的傾斜也能感應, 這對用廣角鏡頭拍攝風景和建築非常有用, 特別是當你不希望拍攝的建築物變形及東倒西歪. 如果有構圖的需求時, 可以事後再裁切.Nikon D4 + Zeiss Distagon T* 21mm F2.8 ZF2
Nikon相機內建的多重曝光選項, 對搖黑卡時間數不準的人是有蠻大的幫助. 以第一張照片為例, 亮部測光1秒, 暗部測光4秒, 所以第一次曝光時以黑卡遮住亮部, 快門設3秒; 第二次曝光時黑卡移開, 快門設1秒.用此方法, 即使亮部所需的快門很短, 比如1/100秒, 你還是能成功的搖黑卡.Nikon D3X + PC-E Nikkor 24mm f/3.5D ED
補充說明一下, 用多重曝光的選項來搖黑卡時, 記得要把自動增益的選項設為"關閉", 否則會曝光不足.另一個角度下的圓山飯店, 透過鑽石廣角鏡頭, 展現出美麗的色溫和迷人的星芒.Nikon D3X + AF Nikkor 20-35mm f/2.8D
kenglee wrote:多重曝光選項 還需要...(恕刪) 如果亮部和暗部差在3eV以內,而且又有清楚的分界線,那當然用漸層減光鏡是最容易的囉! 如果亮暗部差更多, 但在6eV以內,那就掛兩張減光鏡,這時我都是一張Soft加一張Hard.之前我拍101日落時,就是掛一張漸層減光鏡。有興趣的話,可參考我前面幾次針對拍反差大的場景的發文。我認為充分了解不同的技巧之後,可讓我們針對個別的場景,選擇最適合的曝光方式,這也是攝影的樂趣之一。
KeyChen wrote:謝謝英雄哥分享這麼有...(恕刪) 就我的了解, Nikon準專業級以上的機身都有"多重曝光"這樣的功能, D3S當然是有.如果使用這個設定,就可以把搖黑卡變成分解動作, 幫助我們去確認黑卡線抓在那裡會比較自然.根據小弟目前的心得, 當用黑卡遮亮部時, 寧可亮部露出來一些, 也不要遮到暗部.Nikon D3X + AF Nikkor 20-35mm f/2.8D, 23mm, F8
Hero Figaro wrote:Nikon 的廣角定...(恕刪) 截至目前為止, 小弟已用過20mm、24mm、28mm和85mm四顆手動的AIS鏡頭拍夜景, 其中24mm和28mm星芒普通, 但20mm和85mm的星芒就相當漂亮, 幾乎不輸鑽石廣角那顆鏡頭, 有興趣的大大們可以點大圖看細節.Nikon D3X + Nikkor 85mm f/1.4 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