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theone wrote:今天有機會用D750拍SG,用前面講的方法。。 irontheone wrote:這種情況,很簡單的處理——閃燈減光,機身拉點點高感。。還得注意現場燈光打在SG身上那個位置,閃燈要避免把光源照到這個位置,基本就能拍到相對平行又有現場感的曝光效果。。..(恕刪) 感謝經驗分享.不過不是很懂.煩請您指教!機身拉高ISO?=>目的是不是用來減少閃燈出力,以避免閃燈佔用太多現場光源比例造成色彩失真?閃燈要避免照到現場燈光打在SG身上的位置?=>所以意思是閃光要打在陰影處? 您是用離機閃嗎? 要不然閃光打下去範圍很大,如何控制角度及範圍以避免閃光打在SG的高光處?
亮哥+ wrote:感謝經驗分享.不過不...(恕刪) 1、通常這種場合,我會把外閃輸出光量減低,然後用大光圈吸收現場光,再用高一點的ISO(400~1600)去配合曝光。。一定程度上你說的沒錯,閃燈色溫值和現場色溫值如何融合是一個難題。以上圖為例,我使用現場色溫值3700K——這是由現場各種燈光所決定的,現場觀察所得,大多使用省電日光燈和雷射燈,色溫值從3200K~3700K不等。閃燈的正常色溫值側是5000K~5600K不等。。如果現場我用閃燈作為主光源,那么我必須要把現場壓暗才比較能排除周圍不同色溫的影響。那么,我面對的就是兩個選擇——1、加大外閃輸出,提高快門速度,以集中毛豆身上的照明,排除四周燈光的干擾;2、減外閃輸出,減慢快門速度,推大光圈,以混合現場燈光效果。兩個選擇,很明顯效果是前者更可控,後者則更能突出現場氣氛。事實上,因為我樣減低了外閃的輸出,在不干擾現場光的原則下,我使用了現場日光燈的3700K色溫值作為相片的色溫值設定。而在一般情況下,隨著外閃輸出的續級增加,色溫值設定也需要向上調整,因為理論上閃燈輸出越大,對現場光的影響就會越大。如何決定用那個色溫值?那得要現場試過才可以決定,通常三張試拍就可以決定的了。2、以最後一圖為例,我相機是非常規的直放——不是傳統快門鈕向上,而是提相機相反方向拿著。留意SG肩膊上的光位,如果我是傳統形式的直放,那么閃光必然是打在她的肩膊上,那豈不是『光上加光』?想補光的面部反而因為肩膊的遮擋而得不到適當補光?所以,此時我相機是反傳統的直放,閃燈是面向毛豆面部———(以水平橫放來解釋燈位)閃燈是先打75度折角,拉出反光板,上柔光罩,再反左打45度角,此時用非傳統直放機位,閃光就只會補在毛豆的臉上了。
請問有D750的朋友~你們的D750錄影的手動白平衡~按住WB 1.5秒會不會出現"PRE"我按很久還是不會出現"PRE"如果是相機模式的手動白平衡~按住WB 1.5秒就會出現"PRE"只有錄影的手動白平衡不行~我想請問你們的D750可以嗎~
陳小白. wrote:請問有D750的朋友...(恕刪) 我想問題出在你把LV功能鍵推去『錄影』了,應該是『拍攝』才對。。當在『拍攝』模式下的LV,再用PRE就可以了。當完成了PRE設定,再開始做『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