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31 wrote:所以DC 標示的"等效焦距"35mm , 是等於FX機的35mm 的意思嗎?.(恕刪) 是。一般等效焦距就是以135片幅為準。更正確一點的說法就是視野等同於35mm鏡頭在135片幅機種上的視野。說等效焦距或許有點誤解,說成等效視野會比較正確,因為等效也僅只有視野等效,其餘的光學特性完全不相同。
小弟目前機身為D80(DX), 擁有的鏡頭為Nikon 18-200 VR(DX),Nikon 50mm F1.8 (FX),在不久的將來會購買D700(FX)之類全幅機,為了兼顧日後兩台相機鏡頭的通用性,,今後是否應捨棄購買DX的鏡頭(不想要有成相圈的問題),只買FX的鏡頭?,,,,像最近粉熱門的35mm F1.8 DX…..我就必須放棄??……呵呵
spiritualace wrote:今後是否應捨棄購買DX的鏡頭(不想要有成相圈的問題),只買FX的鏡頭?,,,,像最近粉熱門的35mm F1.8 DX…..我就必須放棄??……呵呵...(恕刪) 呵呵......我跟你一樣也是這種想法我只有D80與18~135 和50 F1.4鏡頭未來也是想上全片幅,所以DX鏡完全不看在眼裡...18~135就繼續加減用就好
其實,鏡頭不管什麼焦段,當它用在DX機身上,你不乘以1.5有關係嗎?一點也沒有。特別是你沒有用過135片幅機身的人,對一個生活在台灣的人,幹嘛花錢時要先換算成美金再來思考呢?一個39元的便當貴或便宜,總不用換算成美金再來感受吧?同樣的,已經慣17mm的焦段在DX機身上看到的視野,那就是17mm焦段在DX機身上的視野,等到換了135片幅時,再來理解「哦,原來在135片幅上,24mm的焦段的感受和我以前在DX機身上的感受是相近的」即可。路過,請繼續。
Herman老師講的完全有理你是D80的用家就享受35/1.8在你的機器上可以做到的不用老想你將來要換FF所以現在DX鏡全部不買, 除非你現在就要買FF...我買D700前, 只要是在我D200身上好用的鏡頭, 我有需要的我就買當時我就買17-55而不是考慮當時的28-70現在的35/1.8在你相機上所表現出來的視野是這樣就是這樣不用再去想有的沒的真的實際上用過在來想也不遲
那真是要"不求甚解"啊!!....FF ? APS-C ? 是不是真的瞭解不會影響拍照的結果...有時候太"求甚解"反到被器材操控而忽略了攝影的本質. 為了玩相機而拍照,不是為了攝影而用相機.....可以這樣說嗎?
loneranger101 wrote:有時候太"求甚解"反到被器材操控而忽略了攝影的本質. 為了玩相機而拍照,不是為了攝影而用相機.....可以這樣說嗎?(恕刪) 像街拍, 可以拍得有趣生動的畫面, 反倒是小台的DC更合用, 應該是為了攝影的"創做和表現樂趣", 才選擇適用的機器~ 若只單獨"選機器", 那很可怕捏, 有D3x, 有哈蘇機背, 有萊卡......而不只是FF或APS的問題了~
看了整個討論串,好像只有少數人了解「鏡頭焦距(鏡頭焦長)」的意義,以光學的論點來看,所謂焦距是指透鏡或是面鏡中央點至焦點的距離,把這個概念帶入攝影的領域,焦距就是鏡頭裡面鏡組的中心點至成像平面(底片/感光元件)的距離。但是卻一堆人把「視角」和「焦長」畫上了等號,這其實不然,而且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所謂「視角」不過是某個特定焦長在經過「材切」的成果,所以APS-C專用鏡頭所謂的「等效焦距(等效焦長)」只不過是指那個焦長在APS-C相機上的視角看起來像是135片幅(全片幅)上某個特定焦長的視角而已,不管怎麼樣,鏡頭的焦長就是鏡頭的焦長,一顆鏡頭的焦長並不會因為裝到另一台相機上就變長或變短,大家所認知的APS-C鏡頭與135mm鏡頭差異,只不過是因為相機材切鏡頭成像圈所造成的差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