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對D90是很滿意的,但5D我還沒考慮把它出清,至於其他鏡頭群可能只會留一些定焦鏡吧
其實我拍攝的主題大多是風景,人像類只是到此一遊的紀念照,但出遊玩時就常需攜帶5D+24-105+580EX那樣負擔,
我一直很喜歡NIKON的機身質感與鏡頭銳利度,要不是NIKON的全片幅來太晚(因為我的C家系統負擔)
我應該很早就換系統了
至於我是否會換整個系統,這還要看D90畫質與高ISO純淨度是否在我可接受之內,但目前試拍起來我是覺得可以接受啦,如果不行在將D90賣掉其損失會比5D少很多
現在我出遊玩時就只要D90+35 F2就搞定了,
EOS350D,GRD2,D90
kent21 wrote:
但是我想您應該沒有真的拍過微距, 微距景深極淺,縮光圈都要F/16以上 若是閃燈沒打好,
很容易失敗, 這時候高ISO可用就很重要, 甚至可以不打閃光來拍攝,
所以微距我覺得FF或FX還是比APC來的好!只要配上105以
上的焦段
沒錯!我是沒拍過真正的微距。
不過,
不用閃燈的情況下我把甲蟲拿到戶外拍,用傻瓜機的SONY H10拍的照片成功率比單眼高,
不只如此,放大後「全面細節極為清楚」,但是用單眼、90mm鏡頭光圈縮到22還是無法全部都在景深內,
這代表越近距離的微距越適合焦短焦距與小片幅感測器,除非你不需要景深;
這代表新手用SONY H10焦距6.4mm這種東西成功率高於用單眼,
也不易晃動,這就是對初學者的好處,這時候小片幅就是升級,我不需要升級技術,
利用設備解決技術問題,雖然變成小片幅傻瓜機。
不是單眼拍不好,而是近攝這東西本來就比較需要更多的景深,
小片幅採用的焦距短,景深方面更容易滿足。
我沒有說大片幅拍微距不好,但是假設需要景深,那小片幅佔很大優勢。
其次,你說ISO的優勢在微距時基本上不成立。
假設要得到相同的畫面,而且相同的景深,
使用大片幅時因為鏡頭焦距較長,同光圈時景深較短,為了得到景深就要縮光圈,因此必須提高ISO拍攝;
使用小片幅因為焦距較短,景深較長,因此不需要縮光圈,因此入光量高,不必再提高ISO,
提高ISO代表影像潔靜度下滑,因此大片幅、畫素大、受光面積大的優勢因提高ISO後減少受光而消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