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kinew wrote:再請教一下所以12-...(恕刪) 12-24只能用在APS機種用在FX時只能從18-19開始才不會有成相圈,也就是12-18/19這焦段不能用,不然就是自動DX裁切,一樣是12mm變成等效18mm.要更廣,原廠的鏡頭請上14-24 2.8G
這支17-35mm我也用了半年多!在aps上是最常用的焦段,但是 老實說 銳度確實在千萬畫素的aps上 不怎麼夠!但是 用在F80卻很好用!問題是 怎麼在F80上開大光圈看不太出 失光的問題,在數位的全幅上卻有這樣的問題,可否有人幫忙解釋一下原因?!
這是底片和感光元件不同地方,在底片上可以讓更多角度光線來感光,而感光元件通常只能讓近直射光來感光,所以靠邊緣地帶光的強度就會差很多!----------------------------------------------------感謝您的解說 受教了!
不好意思,樓主,離題一下其實以上所說感光元件特性和當初Nikon說過APS-C是目前數位單眼最好的方式,與大家推測Nikon無法做數位全幅的原因都是來自此,在F接環上作全幅比起C家來說問題和難度高很多,更何況還要顧及老鏡還有數位設計新鏡佈局。我想在哪個時期,Nikon應該是默默不斷在測試和思索;消費者都是很單純不斷追求規格,但實際上技術和問題有多少,只有開發人員知道。雖不知者無罪,但像有些人嫌D3/D700對焦點為何不放在邊緣一點,難道不曉得這個困難度比鏡頭邊緣解析要做的向中間一樣好還難!另外就是嫌畫素不夠高,但實際上D3/D700到底是多少畫素? 如過去D1時期就是數個畫素當一個使用,那D3/D700實際可能不只是帳面畫素,那他可以用實際畫素來定規格,或許可以騙了那些看規格數字人員,但騙不了人眼,那樣高ISO畫值可能就不是現在驚人呈現,並且會產生老鏡或邊緣失光部份修正等問題。其實和市價、定價和特價一樣,大部分物品只有購買價錢是比較有意義,廠商可以把定價開很高,再來特價。Nikon從過去以來,個人覺得很實在的廠商,或許會覺得最近突飛猛進,其實這些只是過去努力研發技術有所突破而在此時間點出現而已,或許對焦速度和CMOS技術還差C家一小步,但穩扎穩打前進,讓人很難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