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的配備是 D80+ T124 F4 + N 18-200mmVRII + N 50mmF1.8 + Tamron 90mm F2.8
平常出門拍照都很擔心 N 18-200mmVRII 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畫質會有所影響, 所以18-200mmVRII 都是只有出國的時候才會帶. 逛街或專門拍照 我都帶T124 + 50mmF1.8 + T 90mm F2.8.
但是這樣的組合跟社團出去外拍, 或者是平常隨拍, 都讓我換鏡頭換的手忙腳亂的.
我也曾經想過要入手N35 F2, 不過在看了很多大大的評測跟Photozone的相關報告後, 我掙扎了很久~
因為N24-70mm F2.8G 真的表現的很好 很優秀. 我也跟我同事借過N24-70mm F2.8G 和A09, 雖然A09真的發色也不錯, 但是我只能說 我對原廠的24-70mmF2.8真的是念念不忘. 它在35mm的表現不會輸F2,
70mm的表現跟我的T90 也不會差太遠, 差20mm應該可以用腳克服. A09的弱點就是75mm時要縮光圈才會利, F2.8的畫質沒有很好.
所以我內心掙扎很久,最後把T90出了(微距比較少拍) 入手了 N24-70mm F2.8G / B+W MRC
用過之後 真是愛不釋手~ 難怪會有人說是甜蜜的負擔^^
不過由於我還有四顆傳統的AIS 28mmF2.8 50mmF1.4 105mmF2.5 35-70mmF2.8, 所以也在考慮是不是把50mmF1.8 跟 18-200mmVRII 也出掉, 專心用T124 + N24-70mm 就好, 但是又怕出國沒有18-200mmVRII 很不方便! 50mmF1.8 又賣不到錢, 人真的是矛盾阿!!
不過樓主 如果是對畫質很要求的話(我想你應該是,不然你不會買定焦鏡,跟我一樣), 那麼我想入手N24-70mmF2.8 不會讓你失望. 它絕對可以取代 30mmF1.4 + 50mmF1.4 + 85mmF1.4(我指銳利度 光圈大小不談的話), 畢竟你那三支鏡頭大概都要縮到F2.8 才是畫質比較好的範圍, 但是N24-70mmF2.8G 光圈全開就嚇死人了.
T124 的畫質我本身很喜歡, 雖然變形嚴重了點, 但是拍風景拍人我覺得都很OK~ 給你參考看看
http://blog.xuite.net/paddychen2003/leon
為何要買D300,已經爬過許多文,不想再累述,我自己的感覺用簡單的說明在『連拍的效率』,『自動白平衡的確實』,『個人化的設定』,『LCD大尺寸的呈像檢測』,『操作介面的人性化』……等~
說實在的,用過D300,對於他的功能帶給我的驚奇與喜悅早已超過我所預期的
分享我買鏡頭與設備吧~
N 18-200mm F3.5-5.6 VR
買D300當天同時也買了N18-200 VR這支旅遊鏡,這支N18-200 VR真的是一支很方便的鏡頭,焦段從廣角到望遠皆涵蓋,同時有防手震功能更是讓人驚豔,這支也是初期我的鏡頭蓋,哈哈~事實上也只有買這一支DX鏡頭,雖然只有這一支鏡頭,也讓我慢慢摸清楚這一支鏡頭的特性,就我使用的感覺,這支讓我困惱就是會『垂頭』的問題,就是當像相機用此鏡頭(N18-200VR)若是沒在使用狀態,鏡頭若是沒縮回到18mm端,那機身掛在頸上,地心引力關係,鏡頭就會向下伸長,同樣的在望遠端200mm,機身鏡頭向上,地心引力也會讓這支鏡頭會縮回去,查過網路上資料,似乎是這一支的通病,對於攝影時好幾次都會因如此而不小心垂頭而碰觸到鏡頭。
此外這支適合天氣晴朗在戶外拍攝,焦段100mm以下畫質還堪用,100mm以上隨著焦段越長,畫質與銳利度就會越差越多,但有時因為焦段涵蓋多,考慮方便性,體積重量下這一支還真是很常出勤的,我覺得還有這一支蠻適合,尋找自己最常拍攝焦段而買的鏡頭。

因此買第一支鏡頭是 N 18-200mm VR (也有人說是『旅遊鏡皇』)
為何先買這支,原因就是先自己瞭解在APSC中,自己最常用的焦段是哪一部份,
之後再選購常用的焦段的『定焦鏡』或是『恆定光圈的變焦鏡』(測試軟體可以用『EXIFStat』等,在網路上可以找到)
【EXIFStat 下載】
另外這焦段涵蓋的範圍很大,訴求的是旅遊時一鏡到底的方便性,與VR的防手震,當然就不能要求他的銳利度與柔美的散景。
過了三個月後,覺得自己對人像攝影也蠻高的興趣,於是
『N 85mm F1.4』 入手
第二支買的是『定焦鏡』,因為我很喜歡拍室外人像
N 85mm F1.4 (也有人說是『人像鏡皇』)
這支真的是Nikon出的經典鏡頭,也算是可以收藏的鏡頭,拍出來的散景可真是夢幻,不論是拍動態攝或是靜態攝影,表現不凡,ED鏡果然有他的魅力
大光圈在低燈源下依然犀利,但是在室內拍攝要有些距離,尤其包廂似乎感覺有點退無可退施展不開的感覺~但在室外就是活龍一尾的人像定焦鏡。
Nikon 85 mm F1.4這鏡頭號稱『人像鏡皇』知道意思吧~就是拍人像是很贊的,實際用過,他的解析度,呈像飽和與大光圈的散景真是沒話說~一級棒~

尤其在拍個人秀或是雙人合照,這一支鏡頭可真是神兵力器,漂亮柔美的散景真是讓人著迷~
但在APSC系統中要拍團體照,可是要退到~好遠的距離~為了拍這一張團體照,可是退到十幾公尺外,真是辛苦~

Nikon 85mm F1.4 用這一支近拍在大光圈下主體清晰,背景柔美散景,不過要駕馭這支鏡頭,可是要熟悉他的性能與特性,才可發揮他的極限,說實在,用了這支鏡頭,可真是會上癮的~
2008年八月份迎接家裡小公主的來臨,終於敗了這一支夢寐以求的中焦鏡皇,
『N24-70mm F2.8 ED』
由於有了N18-200使用焦段,進一步評估瞭解自己常用的焦段落在35-50之間也因此,下一目標就是大三元之中焦鏡皇,『N24-70mm F2.8 ED』
恆定光圈F2.8的變焦鏡,畫質銳利度,飽和散景真是一等一,超音波對焦馬達總是可以快速精準的對焦,奈米的鍍膜抗曜光能力,讓這一支鏡頭在各大論壇形成一股旋風討論,但如同好的跑車一般,對他的特性也要掌握瞭解,才可發揮他的極致,但或許在之前已經用了N85mm F1.4後,在同一焦段下,這支對我的驚豔卻沒有如此高,我想喜愛攝影的網友應該可以體會瞭解我說的情況。
但是N24-70變焦鏡畢竟在構圖上取景較為方便,也不需太多後置的裁切,況且
24-70mm焦段,說實在的已經涵蓋將我常用約85%使用的焦段,而恆定光圈F2.8更是加迷人,讓人在低光源下可以放心的拍攝,ISO值與快門可以多一些空間來發揮,而這一支鏡頭所呈像的品質真的也是一流水準,抗曜光的能力,可以豪邁直接與太陽端對抗下也毫不顧忌。
但是Nikon D300配上N24-70mm F2.8 ED,在廣角端似乎感覺還是不夠廣,但目前這是我覺得最好的組合。

同樣的吃習慣了了N24-70mm F2.8的畫質,再用之前的N18-200mm VR,也會是如此,畫質是變好,但代價是體積與重量增加,但是看到拍出來的相片,畫質精純乾淨,我想這就是甜蜜的負荷吧,好幾次出門跟自己說,不要再帶了這支,讓自己玩的輕鬆愉快,但…還是忍不住,我想已經有這兩支的鏡頭(N24-70mm F2.8 ED; N 18-200mm F3.5-5.6 VR),更可以瞭解我的感受~
話雖如此,N24-70約兩倍於N18-200的價錢,畫質並不會成長兩倍,如果滿分是100分,若是N24-70mm有90-95分,那N18-200也還有75-80分的水準左右,要跟大家說明的是不要太神話N24-70這支鏡頭,同時N18-200也沒有這麼不堪,不同的狀況鏡頭出勤的時機也是不同。
基本上,N18-200在晴天下的外拍的表現不俗,當然用N24-70拍攝可以讓拍攝者更多發揮的空間,畫質也是更佳,最大差異性是在『室內』低光源時,當然就是N24-70的表現的可以展現他的優異。

因此我個人是定位N24-70屬於任務型的鏡頭,也就是有專門有要拍的主題才帶出門,因為這個鏡頭畢竟體積與重量不小,當然要當鏡頭蓋也無不可,事實上,這支也真的慢慢變的我的鏡頭蓋了,哈哈,難道我也慢慢中毒了(真害)~~
我的建議~
1.保留T124與AIS 85/1.4
廣角端拍大景還是需要的,拍個人像N85 1.4絕對是首選
若進了N24-70 F2.8
可出清
sigma 30/1.4
AF 50/1.4
2.可以考慮進 N 24-70 F2.8,好好瞭解他的特性與使用,這支不會讓你失望,將來上全幅,這焦段更適合。
3.其他定焦鏡,如不缺錢的話,可以先留著,任務型或是想輕鬆負擔輕拍
4.若是體力與手臂可以負荷,那就將定焦鏡出掉,僅保留N 85 F1.4,『定焦人像鏡皇』,還是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我出國還是會多帶這支。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rvin1688/
我看到有點花沙沙的...
因為~不知道樓主的相機是那一台,因為我個人認為不同的機型有不同發色
像我自己之前用D80,配SIGMA 18-50macro 的發色很濃郁,然後我升級時,就在想到底要跳5D還是D90還是S5PRO 5D跟S5的顏色都較濃郁
這時您們一定會想到為什麼不直跳D300,因為CMOS發色,我覺得不適合我的重口味了;雖然較好後製:只是我的個性是能不後製就不後製
後來,看S5 PRO又降價~~
清了我的D80 加 18-50MM ;換了台機身 再買了顆28-70 不過不是NIKON的,而是停產的TOKINA28-70 F2.8
後來再借朋友NKION 28-70 發色較淡一點,但是較銳利;但我因為底片色中毒的關係...還是往重口味的跳了
在NIKON的版回這個文,請各位大大原諒了小妹的無知~~
不過我還是最愛NIKON的鏡頭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