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logy wrote:
是想要30mm左右的小廣角卻得買20mm的大廣角...(恕刪)
這想法其實是有點自我設限、有盲點的
之所以想要買30mm的小廣角卻得花20mm大廣角的錢,是因為明明是使用DX規格的機器,卻硬買了FF通用的鏡頭,多出來的好料(超過感光元件之外的成像面積)你用不到,當然會有此感觸。
但是,假如完全捨棄FF的通用性,直接買DX規格專用的廣角,縱使一些10mm、11mm起跳的超級廣角鏡,價錢也不見得會比同樣畫質的17、18mm FF鏡頭貴(事實上,通常都是便宜很多),因此乘上變焦比的因素後,還是可以獲得更廉價的17、18mm等效焦距,焦段換算會讓DX機種在廣角方面吃虧嗎?我不覺得,吃虧的其實只是人的想法而已,跟鏡頭規格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以後也別說DX只能談望遠端的優勢,事實上我認為無論是廣角還是望遠端,只要使用DX專用的規格,它一樣都有優勢。
基於這裡由,我不認為全幅數位機種的普及,會有任何完全取代DX機種的空間。畢竟除了鏡頭要與底片機通用的問題及一些電子噪訊的抑制外,在價格性能比方面DX機種決對是永遠佔優勢的。畢竟感應元件尺碼小一點,機身跟鏡組就可以相對做得小一點,價格自然壓得低。這是物理定律與生產成本的鐵則,沒人動搖得了的呢!
SElephant wrote:
這想法其實是有點自我...(恕刪)
我覺得全片幅還是未來的趨勢說, 因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象素, 更乾淨的畫質,
而且製程一旦成熟了, 搞不好和APS成本一樣, 當然能用更好的成像品質(同為
二千萬象素的話)消費者仍是樂見的.
至於廣角, 呵, 我還是覺得沒放大到100%來看, 或是立基於"攝影"而非器材大
測試的話, 很多不貴的FX廣角鏡可用啊. sigma 24mm大光圈搶手得不得了.
sigma 30mm DC的成像也不差. 甚至副廠Tamron 90mm 2.8還是許多攝
影家所喜愛的好鏡頭. 我的Tokina 12-24mm用在D200縮一下圖就非常利
了, 除非哪天我要輸出超大海報, 我才需要開始擔心放那麼大是不是不夠利的
問題. 回想起幾十年前那些用的器材比我們還差的大師, 噪點, 失焦, 手震, 仍
出張張不朽巨作.
呵, 說多了, 小弟的意思還是認為, 攝影是一種從生活世界中找出有趣的取景的
樂趣, 而且目前從廣角到望遠任何片幅都有自己適應的鏡頭可用(FF的長焦大炮
比廣角大光圈貴很多), 套句朋友的話: 有相機, 拍下去就對了! 花錢買器材, 是
要從駕役它們得到創作的樂趣, 而不是被測試報告所駕役囉.
與所有攝影路上的朋友共勉之.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Horology wrote:
這我第一句話就講了,DX專用鏡整體素質還是不如FX鏡...(恕刪)
仔細思考就會想通
DX鏡頭品質不如FX,不是因為技術限制的問題,而是因為市場定位
畢竟目前以相機定未來說,FX格式被定位為較高階到頂級的產品,DX格式被定位在入門到中高階
因此搭配它們所衍生而出的鏡頭群,也應該跟隨這個產品定位去展開來
試想,假如一個消費者他擁有預算能力去購買一顆動輒四、五萬的頂級鏡頭,他會使用DX機身還是全幅機身的機率比較高?想當然爾一定是後者比前者的比例大很多,基於這理由,當光學廠要設定高階鏡頭產品的規格時,一定會把它設計成FX鏡頭而非DX鏡頭。
放眼Nikon自己的鏡頭產品線,個人認為,大概只有DX 17-55mm F2.8這顆鏡頭,因為誕生在前不著店後不著村的年代(當時N社根本還沒有FX機開發的計畫,還在主推DX規格吧?),所以會變成少數光學品質不輸高階全幅鏡的DX鏡頭。類似的狀況在FX格式確定之後,應該就不會再發生了才對...
因此,像您這般在鏡頭選擇上非最高級的鏡種不用,但卻又還在使用DX機身的消費者,或許的確會覺得DX機配廣角鏡時的成本居高不下很划不來。但我覺得這問題的根本成因其實是您自己的用法跳脫一般主流消費者的考量方式,而非DX規格的問題,要當這『少數派』本來就得有多花點錢的認知,就請斟酌一下自己的能力吧!
weechia wrote:
我覺得全片幅還是未來的趨勢說, 因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象素, 更乾淨的畫質,
而且製程一旦成熟了, 搞不好和APS成本一樣...(恕刪)
這說法也很怪
假如在未來,全幅技術成熟了之後,可以做到和今日的APS規格成本一樣,難道未來的APS機種價格不會更進一步的降低嗎?的確全幅的普及度有日漸在提升(從以前只有靠攝影吃飯的專業人士才用得起的數十萬元等級, 但現在降到五位數的等級,一些進階的業餘玩家也用得起),但是若說要徹底取代DX規格變成『主流』,個人認為還是有待商榷。試想,以今天DSLR的普及與廉價程度,仍然未能取代一般幾乎人手一機甚至數機的DC,可見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購買『夠用』的產品才是花錢時主要的考量,而非一味追求最高的像素與最乾淨的畫質,後者永遠都是金字塔頂端少數一群人的需求,要變成『趨勢』,恐怕還有得等吧!
SElephant wrote:
仔細思考就會想通DX...(恕刪)
我從來就沒說DX鏡不夠好是因為規格限制了發展啊

用DX機身接FX鏡是非主流嗎? 說真的我相信用DX機身的各位所擁有的鏡頭群裡,FX鏡不見得比DX鏡少
再說我的確是想換D700沒錯,已經開始在存銀彈了
---------------------------------------------------------------------------------------
另外談到DSLR為啥還沒取代DC,我想你忽略了除了價格跟性能之外,還有便利性這項因素的存在
就好像之前住在台北市的我有了機車就不會想買車一樣,那並不是錢跟跑得快慢的問題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我從來就沒說DX鏡不夠好是因為規格限制了發展啊...(恕刪)
呵呵,那是我的論述說明,沒有要反駁您的意思,請別誤會!
用FX鏡頭接DX機身是很常見的狀況,除了有時是因為DX鏡頭找不到適合的選擇外,大部分的人也都是著眼在可與底片機功用或日後升級FX機才這麼妥協的。但是,『只想用高階FX鏡頭裝在DX機身上』就是很另類的考量了,我要強調的是那個『只』字,或許還是與您的狀況有點不同吧.........
Horology wrote:
另外談到DSLR為啥還沒取代DC,我想你忽略了除了價格跟性能之外,還有便利性這項因素的存在
D300 + DX 17-55 F2.8 重量 825g + 755g = 1580g
D700 + 24-70 F2.8 重量 995g + 900g = 1895g
幾乎一樣的性能表現、畫素與接近的焦段,您能說DX組合少掉的那315g(相當於20%的重量差異),不代表任何便利性上的提升嗎?而且這還是標準焦段鏡頭的差別而已,越往超廣角或望遠端,DX與FX鏡頭的重量差異就越大。
或許DC比DSLR就像是機車比汽車,那麼,用DX比FX,會不會就像是開March出門跟開Q45出門一樣的意思?一樣是四個輪子有車頂遮風避雨可以安全把您送到目的地,但是Q45一輛可以停掉兩輛March的車位,燒掉四輛March份量的汽油,您說這沒有任何便利性上的差別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