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heringer wrote:透視不一樣…等效50(恕刪) 我支持你的論點!很多人把數碼變焦和光學變焦混淆了。。數碼變焦無論怎樣變,只是『等效視角』,但並不會改變鏡頭的原來的光學透視角度!光學變焦則會改變光學透視的角度。所以,兩者雖然是『等效視角』一樣,但是光學變形卻完全不一樣!很多朋友不信?你一支35mm鏡頭使用1.5X格式拍攝人像大頭正面照,再拿一支50mm(或55mm)鏡頭使用FX格式拍攝同樣的人像大頭正面照!事後檢查人像兩邊的耳朵肉容是不是一樣,就知道是甚麼回事了。。『等效焦距』或『等效視覺』,只是商家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鏡頭產品的特性,但並不等如真的『矮仔變高佬』的。
irontheone wrote:我支持你的論點!很多(恕刪) 你的觀念是錯的,數位變焦跟光學變焦都是在改變視角,視角就視角沒有你講的什麼"等效視角"還是"光學透視角度",你想得太複雜囉~ 最簡單的實驗,拿一台相機 1.光學變焦望遠拍攝 跟 2.廣角拍攝再把中間影像裁切+放大(等同數位變焦) 我保證1.跟2.兩者會一樣的畫面,當然前者畫質會比較好~如果不一樣那就不會有數位變焦這個功能了
先說視角. 兩支焦距相同的鏡頭 (不管是定焦 vs 定焦 / 變焦) 在無限遠是相同.. 如果不是無限遠, 就要看兩支鏡頭放大率是否一樣, 放大率不一樣視角就不會相同再說成像, 光圈收到 F8 以上, 中央區域解像力沒大差別, 邊緣位置還是有差, 視乎個別鏡頭能力.另外是抗逆光, 色散, 變型, 發色, 暗角.. 一般定焦會比變焦優勝.還有一支變焦鏡頭先天設計所限, 不會全焦段都能有最佳成像, 總是會有部份焦段最佳而其他焦段較差, 就是皇牌2.8 大三元也脫不了先天所限. 如果喜歡個別焦距, 買定焦還是定更有保證,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貪方便就買變焦
真的有那麼難懂嗎?剛好我這支手機有4鏡頭,等效13、25、50、120,就拍看看吧…應該不用特別標注那張是什麼焦段、差別在哪裡吧?如果要抬槓誰說構圖要一樣的,那我也無話可說…焦段不一樣又不管構圖,那各自焦段拍出來就是各自沒共同點的照片,有沒有影響透視已經完全不是重點了…=====更正=====我搞錯重點了,以下是等效25開2倍數位變焦vs等效50,確實我幾乎看不出差異加碼等效25放大4.8倍vs等效120,除了鏡頭位置造成的些微不同,依然只有畫質差異莫非以後的相機會長這樣:機身最少645片幅,畫素至少2700億(以單位畫素1um計算),然後只需要一顆等效18的鏡頭,取中央4K約830萬畫素的部分即可做成等效3240的180倍變焦…就算單位畫素放大到邊長2um,也還有675億畫素,中央4K一樣可以等效90倍變焦…如果我沒算錯的話
featheringer wrote:我搞錯重點了,以下是等效25開2倍數位變焦vs等效50,確實我幾乎看不出差異 你終於搞懂了 事實上"假設"有廠商能出一支無限解析度的魚眼鏡頭+無限解析度的感光元件(當然現實沒這種東西),那這台相機可以取代從超廣角到標準到超望遠的所有鏡頭。
carl3104 wrote:"假設"有廠商能出一支無限解析度的魚眼鏡頭+無限解析度的感光元件(當然現實沒這種東西),那這台相機可以取代從超廣角到標準到超望遠的所有鏡頭。 你假設的理想世界沒有景深真實的世界是有景深的高蹺鴴OLYMPUS OM-D E-M1 Mark III + M.Z.300mm F4.0 PRO 手持600mm ISO2500 f/4.5 1/1250 無裁切OLYMPUS OM-D E-M1 Mark III + M.Z.300mm F4.0 PRO + MC-20手持1200mm ISO2500 f/9.0 1/3200 無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