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alpolyp wrote:
依照你的快門值,應該(恕刪)
從你這兩組圖片來看,我可以加一把咀了。。
1、明顯第一圖是『解像度不足』,這是Kit鏡或平價變焦鏡的通病;第二圖就沒有這個問題。
2、很多人相信MTF,我也相信;然而,MTF不代表真實狀況,很多人沒有留意到每支鏡頭的『最適拍攝距離』(這我在其他討論串都多有提及),這也是一支數百元和數萬元的鏡頭的最基本差別的認知。。
3、從『最適拍攝距離』而言,第一圖明顯拍攝距離是遠於第二圖(或者是第二圖的焦距要長於第一圖),這樣一個因素,就可以解釋得通了。因為這種平價Kit鏡而言,拍攝距離本來就不能夠太遠。(大變焦旅遊鏡也是同一道理。)
4、第一圖明顯是有逆光狀況(那怕主体不是背著太陽,也是從室內拍向室外,室外光會強於室內光數倍,用攝影語言就是室外和室內光線相差達十級亮度!),這對於很多鏡頭而言,都很容易出現『霧化現像』留意第一圖的放大圖,主角和背景的解釋度,應該是主角還是在『景深範圍內』的,理應不是如此畫質,然而在逆光狀態下,事實上很多鏡頭都會表現得較『軟』的。
5、關於逆光拍攝時影像較『軟』的問題,這又關系到每支鏡頭『對抗』逆光時的自動對焦表現,由於存在著Cost Down現像,我們就不能夠對平價鏡頭有多少期望了(那怕MTF表值很好看。)。
所以,要改善這支鏡頭的表現,首先問題就在樓主身上——要知鏡頭的能和不能,然後以後盡量避免這種場景下的『逆光拍攝』,此其一。
其二就是這種情況下,收光圈是最基本和正路的做法,相信收至f/8或以上會有大幅改善。
(當然,馬上就會有人回答,什么ISO感光度會高到無法接受,一樣影響畫質;然而,我可以告訴大家,拍照是一個『綜合考量下的結果』,而不是只追著單一數值來決定拍攝曝光組合,如果要『完全解決』樓主照片的問題,老手應該都有基本答案——這種場景下,請配至少一支閃燈,大家說不是嗎?)
PS。第一圖的現場照明應該頗不理想,加上逆光下對焦系統被干擾,隨時有可能是因為樓主太心急按下快門所至——即是照片是在『自動對焦過程中』而不是『已成功合焦』下的拍攝效果。
所以,另一個重點改善就是——習慣一下每次先『半按快門』一到數次,頓一頓再全按快門,也有可能改善到照片質素的。
結論:
1、樓主的圖,是『鏡頭的非戰之罪』。
2、樓主要多熟習拍攝環境的『干擾因素』。
3、樓主要改善自己的拍攝習慣。
4、拍攝一幀相片,並不是按下快門就完成,而是要給相機多一點時間,給鏡頭多一點空間,滿意照片自然都能手到拿來了。。
一點愚見,請樓主笑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然想到,再補充一點,就是關於樓主懷疑是VR的問題,我個人的想法呢,就是『這不干防糾的事』,如果大家都有使用定焦的習慣,就會明白我前面所說關於逆光下畫質較『軟』的問題,而這跟是不是『慢快門但沒防糾』沒關系的。。
以樓主的鏡頭而言,因人而異,就是在遠焦段下低到1/25秒快門,也不一定會出現問題的(有些人更加可以低至1/8秒而不手糾!)。
另外要提一下,樓主說50-250就沒有這問題——這正正也是跟我前面說的『環境干擾』的重要証明——50-250的『視場』要遠小於16-50的,所以受到『環境光』(尤其是逆光)影響就會變得小很多,自然也得出50-250『更好效果或沒有關題』的結論了。
(假設樓主已經明白很多攝影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