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theone wrote:
這圖的最後,就是色調分割了。。
亮部我使用了35色系,這是最接近人(尤其是女生!)的膚質的顏色,而住往我們拍人像什至有人物在構圖內的人文作品,都以『追臉』作為顏色的主調,所以我用了最接近的35色系。
暗部使用了202,這是藍色色系,為何我會用這個,我也不記得了,只知道暗部偏藍一點,可以改變整個畫面的感覺(就是色溫不對時黃黃的感覺,在這個參數之下,被不知不覺的消滅掉了。)。。
平衡值嘛,就是畫面偏藍調還是紅調嘍。
這里,我喜歡藍調,所以就負100值嘍。
這部份我看了很多遍
暗部 202 | 5 不難理解
因為大部分的肌膚會曝光或打光, 用高亮來抑制色彩的飽和度
隨著亮度的降低, 色彩飽和度會增加
也就是白平衡決定色彩的大方向, 亮度決定飽和
暗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會小黃
尤其是套用鮮豔模式的場合, 那簡直是飆黃...
這時適當的往藍矯正可以抑制這種發黃的程度, 讓整體更潔淨
平衡 -100 也不難懂
簡單講就是把亮跟暗的分隔線往暗的地方拉
換句話說是控制從甚麼亮度開始套用越來越多的偏藍效果 (越早開始越好)
但亮部 35 | 0 我就真的茫了
因為飽和度決定矯正程度, 丟個 0 就是不矯正
不管色相是 35, 135, 235 還 335 結果都一樣: 沒有效果
不太明白這對膚質顏色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
或許平常是丟個 5 ~ 10 在裏頭, 只是這次剛好清掉了又被拿來當範例?
放射濾鏡的工作方式是在既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確實比整個砍掉重練更具彈性
其他部分也都很棒, 感謝分享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內文搜尋
X




























































































